H记者 张璐
本报讯 “当时孩子送过来的时候,一靠近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回想起几天前因为误食杀虫剂而送医的3岁孩子,湖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护士长姚萍记忆深刻,那天正好是她当班。
她告诉记者,当时急诊医生给孩子检查后立马进行了洗胃,经过一系列紧急处理后,孩子的情况才有所好转,之后被转到儿科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
据孩子家长回忆,前段时间天气闷热潮湿,家里有不少小虫子,所以孩子爸爸买了一瓶杀虫剂回家,当时随手就放在了茶几上。没想到,因为瓶子很小巧,又透着橙色光,和很多过家家的儿童玩具很相似。孩子估计以为是橙汁,就喝了一大口,没一会儿就出现呕吐,家长发现后立马往医院送。
“每年夏天,我们都会遇上几例儿童误食药剂的情况。”该院儿科医生吴娟告诉记者,一方面,夏天蚊虫比较多,很多家长有杀虫的需要,但是在存放药剂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活动范围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假期很多孩子在家时间比较长,或者是回到农村的长辈身边,有些老年人习惯用各种饮料瓶来装农药或者杀虫剂等,增加了误食的可能性。
她建议,对于家用的药剂,我们最好准备专门的收纳盒,同时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床头和手提包都不宜放药品。其次,不要随手把散开的药放在桌上或打开的抽屉里,更不要把药品和食物、奶粉罐等儿童用品存放在一起。第三,有腐蚀性的化学剂、老鼠药、杀虫剂等有毒物质最好上锁保存,不要用饮料瓶存储。
“还有年龄小的孩子,尽量不要让他帮你取药,更不要在他面前服药,因为孩子可能会模仿。”吴娟特别提醒,如果孩子突然出现呕吐或表现出昏昏欲睡,嘴上或嘴里有异物残留或是异味,舌头和嘴上可能有灼伤的痕迹,那一定要赶紧送孩子去医院,最好还能带上误服的药品,方便医生尽快确诊,“我们不建议家长自行给孩子喝水或催吐,除非有专业医生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