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杨家埠南单元某地块39亩成交,用于建设地铁用系统智能门窗项目,该项目是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宗“标准地”的成功推出和受让。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出让工业标准地164亩,构建标准地总量9402亩,新出让地块全面实施“标准地”制度。
“标准地”出让是企业投资项目承诺报备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即对新增工业用地设定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容积率、能耗、环保等标准后进行招拍挂,从而免去项目前期的一系列审批,极大缩短开工前的准备时间。
湖州开发区发改经贸局副局长朱升旗介绍说,以往工业企业投资项目用地行政审批等环节,耗时费力且效率不高,一直为项目投资者诟病。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的新模式推行后,将有效解决涉及部门多、耗费时间长、审批层次复杂等系列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中的难点,最大限度激发企业投资的营商环境,释放实体经济的改革红利,实现投资项目的制度供给。
这意味着,“标准地”出让后企业完成承诺提交报备后即发放施工许可。“这对企业来说是好事啊,现在光环评一项就大幅缩短了时间。我们的项目从原来的项目编制环评报告简化为报备制,当天就可完成办结。按照这样的进度,我们6月底就可以开工了。”上海羿中幕墙工程有限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瞿林海在接受采访时信心满满。
日前,《开发区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模式实施方案》已正式下发,围绕“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重点任务,对实施程序做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据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提速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发改、建设、规划、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下一步将建立协同监管和服务机制,及时做好竣工验收和达产复核,严格按约定予以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