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汉霖
本报讯 记者日前走进湖州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园区,无人输送带蜿蜒如龙,全电物流廊道无声运转,中央控制大屏上数据闪烁,实时优化着每一条产线的运行。这里不再是传统印象中尘土飞扬的“水泥森林”,而是绿色、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工厂。
曾经,水泥行业是湖州传统工业的支柱,但也一度因其落后的生产模式对环境污染产生影响。随着湖州启动第一轮水泥行业整治风暴,全市65座机立窑全面拆除,48家企业转型升级,一年便实现减排粉尘1.67万吨、二氧化硫5000余吨。这是一场彻底的“破旧”——政策明确“早拆奖励、晚拆减补、逾期不补”,环境执法与市场手段双管齐下,倒逼企业告别旧模式。
破旧之后,更要立新。湖州同步建设起17条国际先进的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年产高质量水泥熟料1350万吨,以压倒性的技术与环保优势重塑产业格局。至此,湖州一跃成为浙江新型干法水泥的主产区。
2023年湖州再度出台《加快推进水泥行业整治提升指导意见》,打出“淘汰落后、减量置换、绿色智能改造”组合拳。截至目前,湖州在全国率先淘汰日产5000吨以下水泥熟料生产线,每个区县仅保留1家粉磨企业,全面淘汰3.8米以下磨机。
更令人瞩目的是南方水泥投资8.5亿元建设的“全电物流输送带”,一条全长35.5公里,贯穿熟料产业园与粉磨物流园的绿色动脉。它实现了“全电运输、全电仓储、全电装卸、全电泊船”,年输送量近1000万吨,使水泥熟料真正实现“空中走”,不再依赖重型卡车。这一项目每年可减少省道货车约3000车次/日,替代标准油超3241吨,减排二氧化碳22844吨,成为交通运输部认定的“全国绿色示范项目”。
以装备自动化、智能化为重点,我市还持续推进水泥行业智能化改造,实现提质增效。在湖州槐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依托全自动化验室及在线分析检测设备、全生命周期设备智能运维系统、基于“APC+大数据+AI算法”的全流程智能实时优化控制平台、基于工业互联网双中台的生产管控数字化平台等先进装备技术,协同打造水泥生产运营全流程智能制造生态平台,实现了工厂运营自动化、管理可视化、故障预控化、全要素协同和科学智慧决策,打造国际一流水泥智能工厂。该项目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并入选“工信部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智能工厂”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