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游湖山大道

湖州晚报 2022年03月26日 沈长发

  沈长发

  湖山大道起于太湖南岸,一路向南,终于青菱公路,全长24公里,路宽50米,双向六车道,是湖州新辟的景观大道。

  从二里桥318国道入口上湖山大道,往南11公里即是我的老家下昂杨港。阳春三月的一个上午,春光明媚,我骑着电动车,从湖城二里桥出发进入湖山大道,沿路领略了大道两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壮观的“东塘大桥”。该桥全长约1公里,它釆用斜拉式的桥体结构,工艺精湛,巧夺天工。站在桥的北端,远远望去,高耸入云的桥塔,80根强劲的钢索,稳稳地拉起宽阔平坦的桥面。

  穿越东塘大桥,湖山大道进入闻名遐迩的钱山漾遗址。钱山漾遗址出土过4000多年前先人留下的丝绸和稻谷,曾经的万顷良田、碧绿桑海,穿越了数千年后再现人间。此时此刻,我仿佛听到了牛郎小哥播种插秧时的欢笑声;看到了织女小妹养蚕织布的窈窕身影。

  山川河流千姿百态,地形地貌各有千秋。继续前行,是联结南北的横山漾大桥。泾渭分明,西边有连绵起伏的山峦,东边是碧波荡漾的横山漾。如果说东塘大桥是一条空中彩虹的话,横山漾大桥是一条空中卧龙。我站在桥的北端,远眺桥的南边,桥面坦坦,大地深深,云彩飘飘,河流茫茫。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信步走到桥的居中最高处,俯瞰脚下南来北往的铁驳大船,酷似小时候划过的独木小舟,悠然优哉,好不自在。

  过了横山漾大桥,继续前行2公里,大道旁偌大的指示牌显示出“吴沈门”、“下菰城”的地名。话说吴沈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却有着许多历史遗迹和民间故事,2000年前的“下菰城遗址”和曲径通幽的万米古道,千年道观“古梅福地”均座落于此,站在这些历史遗址上,能依稀听到湖山大道上行驶汽车的喇叭声。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湖州属楚国,下菰城是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后来为何移迁当下的霅溪河畔,也就是现在的湖州城,就不得而知了。湖山大道旁的这个古村落有一条通往“古梅福地”的石阶古道。传说当年有一位慈善的富户,为了方便络绎不绝的善男信女前来古梅福地求仙问道,他施舍银两,雇佣石匠,修建而成。古道旁还用厚薄不等的条石垒起了“知止”、“止止”二座供人歇脚的凉亭。绕过凉亭,“古梅福地”由隐而不露到豁然开朗,颇有道家寻真的意境。场景感染人的情绪,身入此境的我,脑海中又浮现出近代诗人李叔同所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此次,我骑游的目的地是湖山大道旁的老宅杨港村。春有百花秋有月,乡村建设中的杨港小村,但见柏油路面平整,房前屋后整洁,白鹭成群,喜鹊结对,高耸入云的树稍上鹊巢一个接着一个,加上阳春三月的衬托,红花绿叶随处可见,一派静谥祥和景象。读过几句古词的我又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