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里眼在线监控 无污染上岸处置

湖州港籍货船生活污水智能收集全覆盖

  记者   陆晓芬本报讯 “半小时前,舱室里的生活污水柜就报警提醒,港航部门工作人员通知我们到就近的南浔接收站点回收处理,一点也不敢耽误。”1月14日,在南浔水上服务区,湖州籍船员老邓点开手机里的“船E行”APP,扫描后,工作人员帮助回收船舶生活污水。在40公里外的市船舶和港口防污染监控中心,市港航部门工作人员盯着监控平台,及时获悉各船舶及接收站点污水回收清理情况。

  作为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湖州港承担了全省内河近三分之一的货物运输总量,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去年以来,我市全力加快绿色水运体系建设,推进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已安装2670艘100至400总吨内河货船的生活污水柜和北斗智能污水排放在线监测系统,位居全省首位,实现了本港籍货船全覆盖。

  货船流动性大且不易监管,市港航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密钥就是船上的北斗智能污水在线监测系统,具有液位自动控制报警、远程数据监控和调度、高精度流量监测、排放管控等功能,从线上线下“盯”牢船舶生活污水上岸处置、达标排放。“对于偷漏排或长期高液位不排放的,系统会灵敏感知,我们也将及时督促船户进行合规排放。”他说。在污水接收点布局上,前期,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制发布《内河船舶生活污水转移处置规范》和《湖州市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技术指南》,对既有码头污水接收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目前,全市建成码头生活污水接收点130个,公共接收站7座。到去年6月,我市已建立了以码头单位配套建设生活污水接收点为主、公共接收站为辅的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置体系。为更好地做好船舶和港口防污染工作,市港航管理中心还成立“一中心、一平台和一学院”,即船舶与港口防污染监控中心、港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船舶与港口防污染能力提升培训学院,加强在线监测、政策宣传、从业人员培训,系统推进绿色水运体系建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副刊
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
长兴政企合力实施引工留工“暖心十八条”
湖州港籍货船生活污水智能收集全覆盖
我市去年森林火灾“零发生”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高标准实施“启航计划”
渔船拆解
湖州获评旅游创新营销目的地
4案例入选首批全省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精品案例
两张证书“借”到5000万元
为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 工作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