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杭伟
教师节到来。一个感恩的日子。回顾漫漫人生路,我感恩所有曾教过我的老师,只是,他们很多已不在了,而最让我怀念的,是我初中一二年级的班主任郭望嵩老师您。
整整齐齐的头发,赛璐珞的老花眼镜,瘦削而有精神的脸庞,熨烫整洁的衣裤,乌黑发亮的皮鞋……郭老师您的形象,今日回想起来仍如此立体生动。您的办公室很小,长宽2.5米的方形,从走廊推门进去,打眼是对着放的两张办公桌,文具摆放非常整齐。办公室四周刷着白灰,天花板垂下一个灯罩,灯泡可能是40瓦。两张桌子,两张椅子,一个书柜,一辆自行车,已经塞得满满的,却打扫得一尘不染。
记不清楚哪一天的晚自习下课,我走过教工走廊看到您办公室还亮着灯,班长在里面看书。我从同学那里好奇地了解到,班长每天晚自习后在您办公室学习。那时候村里经常停电,白蜡烛一毛五两根很费钱,而点煤油灯的坏处是第二天两个鼻孔黑得像猪八戒。我鼓起勇气跟您说我能不能也在办公室学习,您答应得很轻快,一下子解除了我的局促不安。找了把椅子,我就搭在书桌的一角上。停电时学校有自备发电机提供照明,我还能有幸把学校的收录机借到办公室听英语准备省里的比赛。回想起来,大概持续了一个学期,到初三重新分班,您就不再教我们这一届了。
我还记得1987年夏,郭老师您在家里开办暑期班,有数学,有英语,我也参加其中。暑期班是免费的,有二十几个学生在阴凉的院子里学习,老师您家有凉开水,有时候还有西瓜,回想起来,最难忘的是您和师母的笑容和说话的声调,那么亲切。房子层高超过3米,气度恢弘,直到2017年被拆除我才知道就那是建于1900年的方义和。师母的祖辈是著名商贾,注册了东阳第一个商标。
初中毕业后,人生就进入了快车道,顺着惯性往前出溜,容不得多想。但是隔三差五的,我依旧去您家里汇报自己一段时间的经历,听一听您的教诲。大学毕业后,我的工作地点从西安到珠海,然后北京,中间去上海又回北京。郭老师说:“你们的环境跟我们那时已经很不一样了,我都不清楚的,都是要靠你自己去了解和判断。”但是我还是会去看您。也许,不寄希望在考学跳槽这些具体事务上得到指点,早升职加薪,得以少走一些弯路,而在于通过跟老师一问一答,通过您在过往岁月看问题的角度,让我逐渐增加内力。
大学毕业后某一年回家,很高兴看到东阳石洞书院重新建起来了。很简单的一个小院子,文化韵味却决然不输。一迈进大门,就感觉到历史和文化的厚重,心底的宁静油然而生。墙上的隶书是郭老师您的手笔。后来听说您跟几位老师为复建石洞书院奔走,没有报酬,不顾惜自己的时间和才艺。听您弟弟说,小时候你们都很喜欢去石洞书院附近玩,流水淙淙,山涧幽静,何况新中国成立前您曾经在石洞小学任教两年,所以复建石洞书院,一定是您魂牵梦系的愿望吧。
2017年6月您去世的噩耗在同学之中转了几道,我在北京才听到:第二天就火化。却同时听说家属希望一切从简,让学生不要去吊唁。尊重家属的意愿是应有的礼节,或许这是郭老师生前的安排呢?但我总觉得不安,感恩在我心里不在别人的眼光里。思前虑后,我让住在东阳的金同学代我去您家里看看能做什么,您的儿子仲农兄说学生是郭老师一生最大的骄傲,家属从不会拒绝学生来看他。所以当晚我联系各地的同学,第二天有8位同学冒着磅礴大雨从杭州等地去东阳殡仪馆,跟您做最后的告别。感谢您在人生最多岔路的年龄,给了我们人生的指引。
也就是这最后的“见面”,得以留下您的一些照片和资料,我也才有机会了解一点您的过去。
您1928年1月出生,家里一亩地也没有,交不起学费。1941年抗战期间,宁波中学和慈溪锦堂师范转移到嵊县长乐,离家40公里。您考上了宁波中学,1947年断断续续上到了高二,再也交不起学费,就退学在石洞小学教书。
1949年5月后东阳匪患猖獗,部队派一位房团长来协助建立乡政府,1950年2月4日离开时带走了34人参军,其中您妹妹去部队医院做勤杂。房团长也鼓励有文化的你们兄弟俩报考军校,于是同年你们都考上了华东军区军事政治大学,兄妹三人全都参军。您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还在部队立了二等功。1955年从部队复员回来您在东阳任教,两年之后您和师母因被错打成“右派”一并开除公职在家务农。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陆续出生。为了养家,您跑到新疆四处谋生。统计员、会计什么都做。1969年您跟邻居学了做油漆,终于可以糊口了。1978年,省委统战部为您平反,提供了一个薪水只有26元的民办教师职位,从此回到讲台,直到退休。您遭受了那么多磨难后,却依然对学生和社会的回报依旧如此丰盛!
您对学生非常爱护。有的学生交不起学费面临失学,您用自己不宽裕的工资替他们缴纳。山区的学生要走10里路到学校,尤其在寒冷的冬天非常困难,经常就有学生在您家寄宿,您还为他们免费补课。我不认识他们,但是我想,他们跟我有着同样的感受,您和那个年代的一大批老师,正如泰戈尔的诗所写的那样,“生命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
到2017年,我们曾就读的郭宅初级中学已被撤销5年,退休老教师一个一个地告别。
遥想南宋绍兴年间,郭宅的先辈就开始兴办石洞等书院,朱熹等大儒来讲学,谈书论道,正是石洞书院开创了东阳民间办学。当时我就跟几个志愿者发起石洞书院复兴。经过4年的努力,今年4月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了东阳市石洞书院。本着继承兼容并蓄经世致用的宗旨,培养科技产业和乡村振兴人才。我相信,石洞书院复兴,是对郭望嵩老师您和母校郭宅初级中学的老师们最好的感恩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