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宁杰
本报讯 市县两级法院联动,法院、行业协会双向发力,法官、调解员强强联手……近日,在市中院指导下,德清法院联合县地理信息协会创新运用“一商(协)会一法官”工作机制,探索“商人纠纷商人解”诉源治理新模式,成功化解一起标的为1.02亿元的股权转让纠纷。据悉,这是全省首次通过行业协会跨区域调解超大额股权转让纠纷,并通过司法确认,高效完成股权过户。
今年5月,杭州某科技公司与德清某建设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双方约定,由杭州某科技公司以1.02亿元的价格,受让德清某建设公司所持有的某管理公司49%股权,另约定德清某建设公司在收到股权转让款当日,将目标股权过户至杭州某科技公司名下。
7月,在杭州某科技公司依约支付股权转让款后,德清某建设公司就上述股权转让事项,分别向某管理公司的另外2名股东,即湘潭某投资公司、深圳某实业公司发出股权转让通知书。对此,前者出具承诺书明确放弃优先购买权,但后者在收到通知书后一直未作答复。因缺少相关材料,杭州某科技公司与德清某建设公司未能成功办理股权过户登记,后双方因合同履行产生纠纷。直至上月底,杭州某科技公司向德清法院申请诉前调解。
由于案涉金额大,双方办理股权交割迫切,德清法院为实质性快速化解矛盾纠纷,立即将案件情况汇报市中院,在上级法院指导下,联合制定诉前化解预案。在确定化解方案后,第一时间通过与县工商联共同成立的诉源治理工作站联系商事特约调解员借助异地商会(协会)联动,就股权转让事宜进行调查核实,并组织原、被告双方面对面协商,在短短10天内就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最终,德清法院根据双方申请,对该调解协议予以司法确认,帮助双方当事人高效完成股权过户。
这是全市法院系统灵活化解商事纠纷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两级法院受理商事案件数量明显增长,其中买卖合同、民间借贷、承揽合同、保险合同纠纷四类案件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对此,全市法院系统积极探索商会、行业协会参与商事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商事纠纷有效化解。“以吴兴法院织里法庭为例,通过与当地行业协会、异地商会的合作,该法庭今年已经成功化解商事纠纷100余件。”市中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