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一堡
10月15日,我市出汛又入秋。这个加长版的夏天,在强冷空气南下后,终于结束了。这也是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迎来的最晚秋天。
今年汛期(4月15日至10月15日),我市雨量正常,气温异常偏高,日照正常。该时段雨量为1008.7毫米,比常年855.3毫米多153.4毫米,平均气温为25.8℃,比常年23.6℃高2.2℃。台风“烟花”打破我市台风影响时长纪录、河道水库水位纪录、河道流量纪录。
为何今年的天气如此不一般?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气象局相关专家和市水利局相关专家,对今年汛期进行了深入解读。
“强对流”频发呈现出极端性
强对流天气指的是发生突然、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强,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强烈对流性灾害天气,可能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此外,短时强降雨易引发小流域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
今年汛期,我市先后遭遇21次强对流天气影响,天气极端性凸现出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强的特点。
市气象台台长周之栩介绍,今年“强对流”频发、重发、并发,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分散性。每一次降水过程,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几个乡镇(街道),范围不是特别大。二是突发性。主要表现为前期征兆不明显,局地突然加强,最典型的就是8月11日傍晚到夜里的强对流过程。三是极端性。雨强大、历时短,多地出现短时间暴雨天气。8月11日最大雨强出现在南浔濮娄,为97.9毫米/小时;8月26日最大雨强出现在长兴夹浦,为97.3毫米/小时。四是多灾种并发。强降水、强雷电、9级以上雷雨大风、冰雹等多种灾害性天气同时出现。5月10日夜里到5月11日凌晨,南浔千金镇出现9级雷雨大风,强雷电并伴有小冰雹。
台风影响明显打破多项记录
每到汛期,台风也往往不请自来。今年汛期,影响我市的台风有2个,分别是6号台风“烟花”和14号台风“灿都”。其中“烟花”来势汹汹,对我市影响明显。
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台风“烟花”具有强度强、路径复杂、移速慢、风雨影响持久等特点。“烟花”对我市造成严重影响。7月22日08时至28日08时,全市面雨量256.0毫米,德清239.7毫米,长兴225.1 毫米,安吉342.2 毫米,吴兴206.8 毫米,南浔179.4毫米,南太湖新区226.8 毫米,最大单站安吉董岭963.1毫米。过程面雨量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影响湖州台风第2多(第一名为2013年23 号台风“菲特”,过程面雨量274毫米)。
市水文与水源地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新介绍,台风“烟花”打破我市多项记录:一是台风影响时长创纪录。影响时间长达6天,位居湖州历史第一。二是河道水库水位创纪录。全市河道普超保证水位,其中东苕溪尾闾段、西苕溪中下游和长兴平原水位创历史新高。11座大中型水库除二界岭水库外,均超台控水位,赋石、老石坎、对河口、合溪4座大型水库超征地水位,其中对河口、合溪水位创历史新高。三是河道流量创纪录。西苕溪港口站实测洪峰流量1070立方米/秒,超过“利奇马”台风期间的1062立方米/秒历史记录。
气温异常偏高入秋历史最晚
俗话说“八月十五桂花香”,今年桂花为何迟至10月16日前后才开?周之栩解释,这跟今年的天气有直接关系,前段时间气温偏高,再加上长久没有下雨,湿度偏低。桂花是一种对温湿度很敏感的植物,一般要等气温降到20℃左右并持续一段时间,再加上昼夜温差的刺激才会开花。
今年1月1日到10月18日,湖州平均气温20.0℃,比常年同期偏高2.5℃,位列历史最高;其中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出现持续近一周的“秋老虎”天气,平均气温26.4℃,比常年同期偏高6℃,出现樱花、桃花等开花而桂花迟迟不开的异象。
从气象上来说,入秋的标准需要达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下。我市常年的入秋时间为9月29日。2014年以来,除了去年入秋特别早(2020年9月17日入秋)外,其余年份都要到10月份才进入秋天。今年立秋以来,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明显偏高,导致今年入秋晚,成功刷新了历史最晚入秋纪录。此前最晚入秋出现在2007年,为10月8日。
气候变化影响降雨极端天气或将变多
今年极端天气频发,受到公众广泛关注。7月,河南连续遭遇极端强降水,郑州、洛阳两地5个国家级气象站突破建站以来连续3日降水量历史极值。10月初,山西遭遇强降水,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有极端性表现。
记者从网上了解到,今年8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发布,该评估报告汇集了全球最新的气候变化科研成果,已成为国际社会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制度、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最重要的科学基础,也是各国政府制订本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主要科学依据。
报告指出,每个地区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变化,在未来几十年里,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将加剧,极端高温和降水事件将越来越频繁,强台风更多,致命高温热浪将变得寻常。
气候变化正在影响降水分布。在高纬度地区,降水可能增加,而亚热带的大部分地区则可能减少。沿海地区海平面将持续上升,导致沿海低洼地区发生更频繁和更严重的洪水,并导致海岸受到侵蚀。
基于中国气象局系统的观测资料显示,1961年至2020年,我国西北中部和西部的年降水量呈现增长趋势。以年平均降水量而言,新疆北部和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增长的趋势尤为显著,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降水均在增长。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我们应该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警惕性。”相关气象专家表示,在加强防灾减灾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身边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