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作为民生属性凸显的部门,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始终把做好民生工作作为带动面上整体工作提升的着力点、突破口,在点滴小事中厚植民生底色、在民心所盼中解决实际难题,在学史力行中镌刻初心使命。
看“城”绩、说“城”果、感“城”效,城市品质和民生幸福的每一次升级加码,无不回响着城建人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随着我市城乡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幅幅绘满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画卷、共富新景正在湖州城乡徐徐展开。
更美丽 城乡建设一体推进
11月16日,随着最后一户房屋征收人在征收补偿协议上签字,湖城红丰西村旧城改造项目顺利完成签约,签约率达100%。红丰西村旧城改造项目步伐的加快,是湖州市实施老城片区城市更新行动的一个缩影。
从市建设局获悉,历时五年的老城片区城市更新行动蓝图已基本敲定,湖州市将通过推进39个老旧小区改造、16个地块拆旧建新及100余处历史建筑保护传承等,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市公共空间,保留和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在老城片区加快更新步伐的同时,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同步开展。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整体大美、湖州气质”,积极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按照“全域统筹、整体协调、未来导向、系统治理、特色彰显”的要求,积极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初步排定申报风貌样板区45个,其中城市风貌样本区26个、县域风貌样板区19个,总投资超千亿元。
目前,全市共有3批次、9个社区成功列入全省未来社区创建名单,试点社区涵盖了改造更新、拆改结合、规划新建、乡村类、整合提升、全拆重建等多种建设类型。同时,第四批10个城镇未来社区创建申报工作正在推进中,未来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
产业蓬勃发展、城乡差距缩小、生活越来越美……一个个追逐共同富裕的鲜活场景也在美丽城镇建设中不断涌现。
据了解,全市三年共有44个美丽城镇建设对象,今年是高水平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的攻坚之年,我市围绕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目标不断丰富美丽城镇建设内涵。
来自市美镇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市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已全面开工,累计完成美丽城镇投资198.57亿元,达年度任务的95.96%。另外,在已有6个对象成功建成省级样板的基础上,今年埭溪镇等11个乡镇入选了省级样板培育名单。
随着城市有机更新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的全面铺开,湖州的城乡面貌日益更新、城市品质拔节生长,让“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美好意境一点点照进现实。
更宜居 住房发展平稳健康
安居才能乐业。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是共同富裕的基石。
近年来,市建设局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先后出台多道房市调控政策,从供地、项目建设、住房限购、金融监管等多个方面打出房产调控组合拳,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进一步促进了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如何为困难群众“筑巢”,圆低收入家庭“安居梦”?在全力推动房地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我市以住房困难家庭、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为对象,加快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我市已连续五年放宽公租房准入标准,其中,中心城区申请公租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线已从3.6万元提高到6.0768万元,并将住房保障向包括公交、环卫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行业相关人员倾斜,逐步将符合保障条件的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同时,深化公租房申请审核数字化改革,将公租房申请端口前移至街道社区及乡镇,实现移动办理,公租房申请、租金收缴等民生事项‘一证通办’。中心城区公租房申请审核周期在全省率先实现七个工作日办结,真正做到让老百姓少跑腿。”市住房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23.76万户,受益人数59.19万人,全市住房保障覆盖率达26.4%,实现了“应保尽保”。
据悉,为有效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今年我市即将出台有关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新政,新政突出住房民生属性,坚持需求导向,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
小区物业管理事关居住水平提升和居民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我市以《湖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出台为契机,以“红色物业”创建为抓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中心城区累计办理物业相关热线420件,同比下降33%,万余户市民居住更舒心。
更暖心 惠民实事集结落地
坚持打好民生实事系列组合拳,把痛点、难点、堵点变成亮点、特点、闪光点,持续擦亮幸福底色,同样是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的有力之举。
新的门头、智能化道闸、老年食堂、健身步道……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的湖城文苑新村自今年6月改造完成后,一处处变化让居民欣喜不已。
此次改造既有美观的“面子”,也有优质的“里子”。除了建筑内外立面整治、屋面防水处理、污水管道改造等基础类项目外,还增加了机动车停车位、更新了非机动车棚、新增了党建广场等完善类项目。同时,小区内一处废弃多年的水泵设备服务用房还被拆除改造成为老年食堂。
“继获评2020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优秀设区市后,我市今年继续按照‘能改尽改、愿改尽改’的原则,重点解决城镇老旧小区面临的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服务不足、长效管理缺失等问题,全速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市建设局城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文苑新村在内,今年19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将于本月全面完工。
“爬楼房”升级为“电梯房”,让不少居民津津乐道。“今年以来,我们紧扣‘全年实现100台以上加装电梯落地’这一民生实事目标,结合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全力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来自市建设局的统计显示,今年我市新增加装电梯139台,已完成年度任务的139%。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今年重新修订发布了《关于开展湖州市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探索创新加装电梯模式、引导规范加装“共享”电梯等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加梯意愿”,被视作破解“老楼加新梯”难题的有力之举。
完成城镇危房实质性解危273幢,动态整治C、D级农村危房285户,在全省率先实现“动态清零”;全面实施中心城区高层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整治284个;累计完成中心城区住房渗漏水维修13350户,维修率达97.2%,清零小区78个;在中心城区的400个小区为外卖小哥点亮“小区地图”……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一个个民生亮点频现,刷高了百姓的幸福感。
更生态 城乡环境持续提升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绿”在我市已成为共同富裕最鲜亮的底色。
生活,让诗意栖居的梦想照进了现实。从市建设局获悉,今年我市新增绿道71.4公里,积极推进吴兴区晓河公园、安吉县浒溪流域绿地等项目建设,已完成新增公园绿地13公顷,分别完成省定任务的178%、130%,安吉“两山”绿道获评全省最美绿道。
目前,全市绿地率达42.72%,绿化覆盖率46.45%,人均公园绿地17.31平方米,累计建成城乡绿道966公里,其中省级绿道358公里。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湖州人在家门口就能遇见美好。
奔着建设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市的目标,近年来,我市建立了社区管理、源头减量、清运监管、回收利用、处置监管、便民服务等20余个场景,实现了“高度协同、闭环管理、全民参与”的发展目标。今年以来,还深入开展了光盘行动、“竹篮子”示范工程等举措,目前,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了100%,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生活垃圾分类“湖州模式”。
污水治理同样可圈可点。今年我市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改造8座,完成中心城区219个小区污水零直排工程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1281座日处理量15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实现全覆盖,出水达标率达到84.5%,连续5年成为优秀设区市。
建筑工地全域治尘有效守护了“湖州蓝”。今年,市建设局全面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治理百日攻坚行动,累计检查在建工程5144个次,签发限期整改通知单1770份,暂停施工令413份,立案共处罚款650万元。另外,在建筑施工项目扬尘治理“7个100%”基础上,我市创新将喷淋系统从道路喷淋延伸至围挡喷淋、架体喷淋、塔吊喷淋等部位,形成高、中、低三个维度的“立体式打击”态势,让建筑工地干干净净地添砖加瓦。
文/徐斌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