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太湖新区:

生态磁力聚大好高项目 加速跑出高质量发展

  一碧太湖三万顷,烟波浩渺。放眼这一“风景旖旎”与“经济活跃”兼备的地区,其中有一位“新生”的表现颇为亮眼。

  今年上半年,挂牌成立仅两年多的南太湖新区交出了一张亮眼报表,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重要指标增速位列湖州市第一。近日,其上榜2021年度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拟认定名单公示,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创业磁场效应。此外,在2020年度浙江省级新区、产业集聚区综合评价中,南太湖新区位列第二,取得历史性突破……

  逆袭是如何发生的?掰开揉碎,最终我们看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南太湖新区着重算好“生态”“资源”“发展”三本账,在“取”与“舍”之间,“守住”绿水青山,“尽情”显山露水,演绎了“向绿而生”的精彩故事。

  算好“生态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站在南太湖边极目远眺,目之所及,皆是风景。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美丽蝶变在南太湖新区接续上演。南太湖新区党工委委员、经济发展局局长殷小平介绍,南太湖新区充分整合原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围绕产城融合、绿色发展,明确构建“一湖两城三区多园”的功能格局,其中“三区”即绿色智造集聚区、滨湖高端度假区和城市经济活力区。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产业基础是关键。当前,南太湖新区以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生命健康三大先进制造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着力培育N个未来新兴增长点,构筑“3+1+N”的现代产业体系。

  数字经济,赋予传统产业发展后劲,给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源泉。南太湖新区抢抓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机遇,截至目前,数字经济规上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已达6.5亿元,增速为72.9%,位列湖州市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15.9%,占湖州市比重58%。

  走进浙江特勤卫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的展览厅可以看到,长三角无废水运决策平台清楚显示船舶废水的处理情况,目前该平台已入驻长三角城市数字大脑驾驶舱。

  此外,蜂巢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吉利商用车项目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南太湖新区已形成涵盖电池电机电控制造、整车生产、轻量化材料研发等关键零部件的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完整产业链。

  市政府党组成员,南太湖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智勇表示:“新区当前及未来的开发建设要突出绿色智能和显山露水,有机融合产业发展空间、城市建设空间和生态空间,协同做好产业平台培育、南太湖未来城打造、科技城建设、老城有机更新等文章,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擦亮新区生态底色和发展本色。”

  算好“资源账”  把握好筑城与留白

  土地资源终究是有限的,然而生态用地不容挤占,这是艰难的取舍,南太湖新区给出的答案是——选择生态。

  为了让有限的资源要素发挥最大效益,殷小平介绍,对于历史遗留下的低效企业,南太湖新区采取整治提升、“腾笼换鸟”,同时也尝到了甜头:新项目可跳过以往从拿地、规划、建设等漫长过程,实现迅速落地投产。

  占地379亩,建筑面积达96473平方米的湖州恩驰汽车有限公司因缺少产品开发能力,工厂闲置了近两年时间。南太湖新区与吉利商用车一拍即合,达成合作意向——盘活恩驰资产,投资建设吉利商用车湖州基地项目。

  湖州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毛黎明表示,南太湖新区盘活现成厂房,为企业缩短了一年以上的厂房建设期。这也意味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以获得先机。

  从一家装备制造小企业,晋升为“亿元户”,湖州杭美输送机械有限公司的迅速成长,是南太湖新区培大育强规模企业的成功实践。该企业总经理助理秦杭军说,加足马力赶进度之余,今年企业还全力建设新厂房缓解空间约束。

  一面是腾笼换鸟,腾出新空间;一面是培大育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介绍,84家企业与南太湖新区签订了培大育强政策相关协议,并获得了上半年税收同比增长60.7%的佳绩。

  今年7月26日,微宏动力系统有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未来将和世界各地客户合作开发与部署电动化解决方案,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商用车市场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研发即和同行赛跑,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给了很多政策、人才引进上的支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算好“发展账”  平衡好速度与质量

  南太湖新区的取舍还在招商引资的“速度与质量”之间。

  今年起,南太湖新区再叠加“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的项目才供地”这一条件,将招引重点聚焦于大好高项目,积攒发展后劲。

  鉴于南太湖新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区招商中心主任朱新强说,为实现赶超发展,南太湖新区招商力量不断壮大、招商氛围愈加浓烈、招商积极性充分激发,进入发展高速期。“今年我们招商引资打了翻身仗。” 

  在项目招引上“突飞猛进”,并不意味着门槛下降。在南太湖新区,每个项目均需经历“10+X”联审,以及一票否决权的考验后,才能落地生根。“10”指经济发展局、建设发展局、生态环境分局等10部门,“X”则指视项目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参与。

  这份堪称严苛的“取”和“舍”,体现着南太湖新区对于绿色发展的矢志不渝。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南太湖新区的投资热度日益增强。

  为当好“店小二”,加快项目高质量推进和投产,南太湖新区构建起“一条链、一个库、一张图、一页频”的全生命周期系统,对项目签约、开工入库、在建推进、竣工投产、上规上限、达产见效6个关键环节,进行跨部门、全过程、数字化、可视化管理。

  在南太湖新区,还可“足不出户”连接五湖四海。近年来,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加快打造五港合一的多式联运综合性物流园,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多个重点物流项目已被相继引入。物流园区办主任徐一丹介绍,下一步将在铁路货场和上港码头之间设立海关监管区,真正形成铁水联运和河海联运的无缝对接通道。

  起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坚持绿色发展,算好“三本账”,使得南太湖新区呈现出多项经济指标齐头并进的局面,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这份“取舍”之道,正赋予南太湖新区奔腾不息的活力,擘画南太湖“向绿而生”的蓬勃发展图景,书写属于南太湖的美丽答卷。

  文/中新社记者  黄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公告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生态磁力聚大好高项目 加速跑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