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妍 俞黎新 姚思思 徐震
当前,疫情形势复杂严峻。连日来,我市坚持“外防输入”和“内防反弹”两线作战,多措并举积极守门。
“您好,请您出示一下健康码和行程码。”昨天上午,在高铁湖州站出站口,宣传小喇叭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提醒旅客做好防护。值守人员有序引导,帮助每一位出站的旅客扫行程码,尽量减少旅客在公共区域的停留时间,并温馨提醒旅客戴好口罩。
“疫情形势复杂,高铁站人员流动性较大,这里不仅是湖州的门户,更是我们的‘责任田’。所以,这个重要关卡,我们必须守住!”值守人员、吴兴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辅警李华说。
为了守好浙江“北大门”,湖州各地积极发挥卡点“哨口”作用,为疫情防控筑牢“铜墙铁壁”。连日来,长兴县公安、市场监管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工作人员执守在省际检查站,重点对入省冷链运输车辆进行检查,并提醒司机、乘客做好疫情防控措施。
昨天早上8时许,在104国道(京福线)杭州方向金夹省际卡点,长兴县公安局夹浦派出所金夹交警中队中队长沈永兴拦下一辆货车。“您好!车上运的是进口冷链食品吗?什么品种?运到哪里?”经询问,这是一辆运输鸡爪的冷链车。沈永兴上前收取证件,对驾驶证、行驶证、运输证进行了逐一检查。确认证件齐全后,将这辆货车引导至冷链车检查站。仔细查验核对无误后,予以放行。
织里镇市场经济活跃,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疫情发生后,为加强道路运行管理,3月8日凌晨1时起,当地在该镇与外部连通的道路上设置21个劝导执勤点,每个点位配备专门警力与志愿者,实行24小时值班,过往车辆均要求扫码。
一边严守浙北“北大门”,一边织密村社“防护网”。连日来,由我市首创的“洗楼”排查进一步紧了起来,各地发挥基层网格化优势,守好社区和村的“小门”。
“奶奶,这是给您准备的新口罩,别舍不得用。”在湖城慈感寺小区,来自潮音社区的工作人员杨静平一边“洗楼”,一边拿出了装有防疫手册和口罩的防疫“暖心包”。
“潮音是个老社区,老年人居多,防疫信息掌握没有年轻人那么及时。”杨静平说,为了把防疫工作宣传到位,在“洗楼”过程中,他们为社区里近百位独居、空巢老人准备了防疫“暖心包”,并耐心地将相关信息及时告知老人。
“我们第一轮‘洗楼’工作已经结束了,1813人一人一表,疫苗接种、14天内是否去过风险区等情况清晰可见。从今天起,我们会再次上门。”见到南太湖新区杨家埠街道戚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戚利斌时,他正为村里即将开始的第二轮“洗楼”工作做准备。
戚利斌说,连日来,村干部和志愿者一起,通过“白加黑”的方式,主动上门开展排查工作,目前,已为村民建起了一份电子表格,以便根据疫情防控需求动态调整人员信息,“马上要到‘清明’了,在‘洗楼’过程中,我们还对可能会回湖祭扫的人员进行了重点排查,提升科学防疫精准度。”
“民福苑有10位居民需要降压药,这是名单和个人信息,赶紧联系费医生。”昨天下午2时,在德清县乾元镇东郊社区居委会,联络员陆建如收到指令后,迅速列出需求清单,并联系医院开药、取药,送到居民家中,全程只用了50分钟。
“我们在‘洗楼’过程中,发现需求就马上派单,一般能在2小时内解决。”陆建如介绍,东郊社区有2000余名住户,其中900余人为新居民,且住户大多为老年人,排查工作需要格外细致。奶粉、大米、透析……翻看她的清单册,短短24小时已有80多个需求项目被红笔销号划掉了。目前,该社区组成1名社区干部+1名工作人员+10名志愿者的队伍,一边“洗楼”,一边收集群众诉求,形成清单,每解决一个问题就进行销号,实现解决居民诉求“全闭环”。
坚持全市“一盘棋”,紧盯“大门”“小门”不放松,湖州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