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建文旅融合新高地 谱诗和远方新篇章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文旅发展的脚步不停歇。

  2021年以来,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系统克难求进、实干奋进,劈波踏浪逐新高,交出的文旅成绩单含金量十足: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跻身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首批先进集体;我市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所服务次数位居全省第二,入选“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成为全省唯一国家乡村博物馆试点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全覆盖,获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安吉、长兴、德清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十,余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新征程新跨越。2022年,全市文化广电旅游系统将把握机遇和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守光耀湖州传统文化的初心,勇担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的使命,在发展变革中为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贡献文旅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回眸2021年

  献礼百年华诞,文化浸润心田。举办“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湖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环浙红色旅游接力跑、浙江省民间音舞大型广场展演等一大批献礼活动从湖州启航。以“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为原型的湖剧现代大戏《国之守锷》、“我与母亲的故事”革命文物特展、“从中共一大会址到安吉余村”红色之旅精品线路等掀起献礼热浪。

  重塑治理体系,改革引领发展。抢抓数字化改革机遇,湖州文旅数字驾驶舱与16个部门实现数据互通,率先上线“湖州度假”平台,成为全省首批接入“浙政钉”“浙里办”“诗画浙江”的重大文旅应用。创新现代治理模式,构建多部门全过程联合监管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16类旅游新业态项目安全管理规范,成为全省首批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

  加速全域示范,绿色助推共富。亿元以上重点文旅项目增加至208个,全年完成项目投资297亿元,全市所有区县进入全省投资评价综合指数第一方阵。在全省率先启动“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全年完成改造项目1007个(其中示范点392个),全市微改造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首位。旅游业增加值增长10.8%、占GDP比重7.8%,增速和占比均居全省第2位。

  聚焦传承发展,服务提升品质。开展全市文物安全工作全面提升三年行动,启动建设毗山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全省唯一国家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市。时隔20年重建湖剧团,成立湖剧传习中心,“湖州三跳”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持续优化文化空间布局,市非遗馆、吴兴区图书馆对外开放,建成“文旅驿站”15家,覆盖全市三分之一以上乡镇。

  守护行业安全,市场提振信心。常态化落实精准防控要求,推广首创的“星级酒店、民宿前台疫情防控操作‘五步法’”等10余项疫情防控指南,守好4255家文旅场所“小门”。派发各类旅游消费券5150万元、免费门票100万张,举办带货直播活动101场次。2021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4335万人次,较2019年恢复率居全省前列。

  实干2022年

  全市文化广电旅游系统聚焦“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一大主题、深化一项改革、抓实一个工程、守住一条底线、坚持一个保障”,做好“六个一”工作。

  围绕宣贯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  服务中心大局

  以“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为主题,精心策划推出一批主题舞台艺术和美术精品创作、展演展览展示等系列活动,高质量办好南太湖艺术节。充分发挥好文化和旅游阵地优势,通过文艺下乡、文化走亲等途径,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阐释工作。

  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服务好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文化强市等中心任务,高规格召开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市文物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推动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增速等各项省对市考核指标“保三争二拼第一”。

  打响“文旅融合见初心”党建品牌,深入推进文旅行业党建“五进五化”专项行动,推动景区、饭店、民宿、场馆、旅行社5个重点领域行业党建联盟全覆盖,召开全市党建引领景区村庄发展总结大会,推动党建引领全行业健康发展。

  突出绿色低碳共富主题  建设文化强市

  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牵引,重估湖州文化价值,重塑湖州城市文化体系,打造传统文化传承地、乐活文化网红地。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单位“岁修”常态机制,推动全市文化基因转化利用示范项目达到70个,推动打造“最湖州”的文化标识。深入实施“非遗再造”工程,建设“文化探源看江南”研学旅游产业试验区。

  以争创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市为突破,办好文旅领域民生实事。加速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普惠工程,有序完成12家城市书房、15个文旅驿站、63家乡村博物馆、45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建设任务,力争成为全国示范样板。

  全力实施城市文化和旅游聚能工程,高质量打造200个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开好村游富农班车,推动全市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达到140亿元。力争创成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成为全市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

  深化数字化改革  提升治理水平

  迭代升级“湖州度假”平台,分批次上线“村游富农”等特色应用,全面推广旅游新业态安全监管、旅游厕所“建管用育”集成新服务等特色应用。

  推动市民数字文化体验再丰富,完善“湖上云”公共文化服务应用,推动市、区县、乡镇三级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入驻且对接“浙江智慧文化云”,消除公共文化场馆信息孤岛。加快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提升,丰富云阅读、云观展、云学艺等数字文化体验。

  加速数智治理进程,推动“湖州文旅数字驾驶舱”与省市数据仓互联互通,推动文物、文化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旅游景区、艺术培训机构等重点领域治理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高效协同。

  抓实文旅高峰塑造工程  推动融合发展

  提升项目能级,全面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联动的文旅项目招商体系。每季度召开文旅项目推进会,力争全年文旅项目投资突破300亿元,并推动旅游业增加值增速12%、占GDP比重8%以上。

  提升平台能级,聚焦打造“长三角休闲娱乐中心、中国江南文化体验中心、国际乡村度假中心”,推动南太湖百里观光大道、大运河(湖州段)诗路文化带、浙北秘境“一线三区”融合提升,探索建立长三角古镇联盟,实施浙北秘境乡村度假产业协同区建设行动。

  提升消费能级,深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建设,新培育15家以上全省领军型、骨干型、新锐型文旅企业。培育建设一批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消费集聚和网红消费场景打卡点,打响“百县千碗·湖州味道”品牌。加速推动露营营地景区化,举办长三角露营大会。

  守住文旅领域安全底线  筑牢平安基石

  安全是文旅发展的基础,也是生命线。全市文化广电系统将继续完善“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的工作机制和重大热点舆情处置机制,实施“文物安全整治年”行动,深入推进消防安全、打击犯罪等三大专项整治。编制全市文物数字地图,推动三普登录文物“两划”保护线划定全覆盖。

  紧盯党的二十大、亚运会等重要时段,持续加强“黑广播”监测监管,高压态势打击非法销售、安装、使用卫星电视接收设施行为,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

  打好文化和旅游系统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收官战,开展护航党的二十大文化和旅游市场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提升以旅游新业态为重点的安全监管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发展  燃起沸腾状态

  抓好干事创业的思想根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与中央、省、市关于文旅工作的决策部署对标看齐、步调一致,积极探索新办法新路径,以变革思维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

  优化党建工作清单管理,打造确责、履责、问责、考责、追责的责任链条,并聚焦抓实“七张问题清单”风险排查,开展补短板找问题大排查专项活动。

  放大党建带群建效应,建立健全项目化推进运作方式,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果,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引导推动全系统干部队伍燃起沸腾状态。

  文/姚玲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向两会报告
   第06版:向两会报告
   第07版:向两会报告
   第08版:向两会报告
   第09版:向两会报告
   第10版:向两会报告
   第11版:向两会报告
   第12版:专版
   第13版:向两会报告
   第14版:向两会报告
   第15版:向两会报告
   第16版:向两会报告
建文旅融合新高地 谱诗和远方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