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创新路上“拼命三郎”

——记2022年湖州市劳动模范严惠良

  记者  王一堡  通讯员  李冲 

  “老模具安装后再调整偏心,需要花三十分钟左右时间,而新型模具安装后只需五分钟。”在浙江东通光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集控中心,制造部车间主任严惠良近日颇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他手中的护套一体免调模具。他打了个比方,老模具好似拼装积木,而新模具是个整体,避免了人工安装存在的误差。这一革新在业内也属少见。

  走进生产车间,造型独特的最新型成缆护套一体机引人注目。这是严惠良团队耗时16个月,投入近100万元研发的最新成果,已经申请了技术专利。它将传统的两道成缆工序集成,省去15人的操作需要,减少50%的车间占地面积,提升效率25%,在通讯领域内属于首创。从构想到成型,从平面到立体,每一个构件每一处细节可以说都是严惠良和“战友”们一点点“抠”出来的,仅是用于监看一体机运行状况的监控位置,就调整了多次,更不用说其他技术参数。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各类通信光缆产品的企业,要想走在行业前沿,技改创新必不可少。护套一体免调模具,只是严惠良众多创新技改项目的其中之一。2020年以来,他带领制造部团队完成了36个技术型成本改善项目,为公司节约4023.49万元。

  传帮带一直是制造型企业的老大难问题,严惠良却坦言:“东通不怕缺人。”近年来,他积极实施“一带一”导师制,共计培养多能工50名、网格长27名、工序督导员6名、工段长4名、车间主任2名、高级技工63名、技师2名。2014年经过校招进入企业的丁赵伟是严惠良的徒弟,现在他已成长为公司生产方面的负责人,“师父平时工作很认真,对工作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他说。

  从业18年,严惠良一直用“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来要求自己。首批“南浔工匠”、浙江省新材料产业智库首批专家等荣誉称号就是他工作精益求精的最好证明。通讯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严惠良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参加设备技能研讨会,学习前沿理念和知识……“我想在制造业继续成长突破,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在行业里占有一席之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市领导检查节前文旅市场 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
以物业“上心”促居民“舒心”
浙江2022年高考时间确定
市直机关党史知识竞赛 暨微型党课比赛举行
新增小团游优质产品 鼓励旅行社承接活动
整治“动真格” 亮分“晒一晒”
“五一”假期多云为主气温适宜
假期市级公立医院门诊有调整
技术创新路上“拼命三郎”
温室大棚里的枇杷抢“鲜”上市
安吉开建3000公里“五彩共富路”
合杭高铁湖杭段昨起联调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