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荣林
文明是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详细论证介绍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身上普遍存在的需要归纳为一个递进的层次体系,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人优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在其得到满足后,高一层需要随之而现。从低级到高级,旧需要满足和新需要产生的过程是动态、递进、呈交迭发展的模式,可以归纳为物质层次需要和精神层次需要的迭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除了物质生活的需求,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列宁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不断发展着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得到充分满足的过程。《史记· 管晏列传》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是指物质满足与精神需求的一种递进关系。就是说,人的精神富足是建立在物质富裕基础之上的。所以从内涵上看,共同富裕不仅是指人民在物质层面上的富裕,也是指人民在精神层面上的富足。只有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共同得到满足,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共同实现,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作为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同等重要,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体现了辩证统一关系。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不只限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精神追求、知识需求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既要提升全社会物质富裕水平,并以此不断实现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富有水平,又以精神富有为物质富裕提供价值引导和内生动力,使共同富裕建立于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有机交融的过程之中。
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相统一是党的不懈追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并采取了非常有效的举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将实现共同富裕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他还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实践上,通过实施沿海带动内地、先富带动后富、工农业相互支援等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富起来的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践中为稳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作出了有力有效的制度安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覆盖最全的反贫困斗争,使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确保全面小康目标如期实现。这一仗,不仅在物质小康方面取得了巨大战果,更为重要的是在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精神贫困方面取得了重大战绩,这为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了扎实基础。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只有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满足了,并且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快速发展,人们才会有更多时间精力追求更高层次、更加丰富的精神需要满足。正是基于对物质富裕在共同富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我们党始终把促进经济发展进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鲜明体现了经济发展服务于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的最终目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影响共同富裕进程的不可测因素也在叠加,因此我们要更加坚定“两手抓”的决心和信心,平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精神富有两者之间关系。
迈向共同富裕,要继续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大道理,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面。尽管在特定场景特殊时期,或对特定群体而言,物质不能富裕,精神仍然可以富有。但站在历史长河中看,尤其是对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来讲,缺乏物质富裕的精神富足达不到真正高质量共同富裕的要求。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因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工作进行科学谋划、统筹布局,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精神富足能为物质富裕提供价值引导和发展动力,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做大物质蛋糕的同时,更要继续高质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所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为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进程,新时代突出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中去。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和精神动力问题,通过加强科技文化建设提升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智志水平。
(作者单位系长兴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