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省际毗邻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

  陈嘉尧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关键就是要进一步打破省际之间的界限,让省际之间的循环更为畅通。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应跳出湖州看湖州,把自身放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度来谋划,努力打造成省际毗邻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先行者。

  强化省际毗邻地区要素资源市场协同

  一是土地市场协同。打破单向城市化模式,长合区应在城乡融合的新格局下,重视布局产业、人口、教育、医疗资源和住房资源,着重县城和县城的延伸区域的过渡功能发展,加快省际毗邻区域村镇级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盘活农村建设用地资源,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通过省级以上层面统筹设计,优化涉及省级间土地的调剂指标。二是人才市场协同。构建以长合区为共享人才中心,整合“一地六县”劳动力市场,强化传统劳动力市场和共享劳动力市场同步推进和建设。探索省际毗邻地区多企业共有、共用和共享人才,缩小城乡人力资源配置差距,在不同时空为人才创造条件,帮助部分农村进行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回流,使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实现人力资源的互动融合,形成人才市场大循环。三是资本市场协同。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资本要素流动是必要保障,长合区需要培育省际毗邻地区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优化配置,加快建设一个健康与可持续性的完整内需体系。通过各地方政府的相互协商和沟通,统一安排部署,从互利互惠原则出发,建立一个长效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实现区域经济整体目标,促进省际毗邻地区内资本市场大循环。

  加强省际毗邻地区产业创新协同

  一是组建产业链联盟。长合区通过创新思路推动长三角产业链联盟子联盟建设,做好组链工作,力求供需对接、标准统一、政策协同,加快构建协同创新的产业体系。长合区所处的“一地六县”要共同发力,坚持产业创新协作,实现差异化、错位化、协同化发展,深化政、产、学、研、金、服突破关键共性前沿新技术,实现合作共赢,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二是开展长合区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长合区需要集中有限资源力量,加快重点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工作,紧盯高端市场需求,全面对标全国统一的最高制造模式,发挥省际毗邻地区劳动力成本优势,聚焦聚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字赋能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打造具有实力的国家级智能化产业集群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实现“换道超车”。三是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持续夯实产业基础,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全方位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发挥各链主企业的“头雁”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原始创新氛围并投入重要资源,支持省际毗邻地区企业创新,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蝶变。着力跨省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实现新领域不断创造,激发创新活力。

  搭建省际毗邻地区研发共享协同平台

  一是研发优势促产业发展。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跨省研发共享支持体系,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加大对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先进科技成果的共享共建支持度,形成推动产业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手段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统一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运用,强化长合区知识产权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水平。二是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坚持“开放为常规,共享为常态”,构建以长合区为核心的产业科研中心,辐射“一地六县”的科技资源,研发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将承载产业集聚融合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阵地。产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通过跨省产业研发统一共享共建,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共享水平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三是优化企业研发投入。通过研发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的使用,推动省际毗邻地区生产力合作新方向,利用实验室、大型仪器、大科学设置、科研基地、科研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共享共建优势,提升优质科研机构的成果示范性,发挥优秀科技人才的创新引领性,突出核心产业项目的市场带动性。以绿色、高新技术企业及后备企业、重点规上企业等为长合区重点培育辅导对象,采取专题辅导、入门服务等形式,指导企业对科技研发政策“应知尽知”,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推动省际毗邻地区联动发展新格局

  一是优化建跨区域公共服务新布局。加强省际公共事业对接工作,对毗邻地区经济顺畅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形成产城一体化、区域协调的统一大市场搭建立体发展构架。深化省际毗邻地区互联互通,提高建跨区域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公共服务发展关键共性技术应用,提高一体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跨省公共服务联动发展体系,打造省际毗邻地区“半小时工作生活圈”。二是创建跨区域营商新环境。长合区借助“一地六县”的合作区处于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等多圈叠加区域优势,先局部再整体,先双边再多边,先启动再联动,推动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布局融入杭宁生态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的未来产业,尽快构建区块链产业新生态。各地政府应在跨省市场维护、市场引导、市场培育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设立产业引进项目的“一地六县”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研究制定统一的要素市场准入准则,加快区域政策体系高水平一体化。三是探索跨区域治理新模式。在湖州、宣城、无锡、常州四市政府共同签署《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形成高位推动、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坚持优化提升、适度超前的原则,形成互联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协同的共治联治新体系,增强跨省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通过跨省区域生态环境联治、交通网络联通、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市场监管联查、政务服务联通,加快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共同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作者单位系湖州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图解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的有机统一
加快省际毗邻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
找准基层党建数字化改革的发力点
统筹有序系统科学推进碳达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