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旭 通讯员 陈思思
“有石有泉岂惟王维山居秋暝,亦耕亦读直媲陶潜东篱种花。”这是位于长兴县李家巷镇一个小村庄的现状,一个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也是一个从兴办矿山企业到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成功转型的典型共富小村——石泉村。
整村规划 共建古村
走进石泉村只见白墙黛瓦,清清爽爽,一派温婉清纯的江南水乡美景,小溪穿村而过,古木参天,古建筑与老房子相互映衬,虽无繁华闹市之盛,但足以沁人心脾,古老的石板桥见证着石泉村千年风情的魅力和历史的沉淀。数年前,以矿山为主打产业的石泉村,环境污染严重。2016年,石泉村下定决心,关停所有矿山,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这个村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到现在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在村里有很多不可移动和可移动的文物,非常丰富。所以决定要把这些历史文物都利用起来,并保护好。”石泉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高蔷薇介绍,经过多番考虑,他们决定走古村落建设的路子。
李家巷镇石泉村深挖历史文化(传统)村落资源,秉持“没有钱也要创造条件办好事”的理念,以整村经营模式,盘活村内闲置资源,推动强村富民。围绕“书传百代、千古一村”整体定位,高标准做好村庄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各节点建设,带动100余户村民实施美丽庭院“微改造”。利用村庄内闲置土地等资源,发动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成功引入石泉山房、驸马府邸等精品古建文旅项目,构建古村靓丽风景线。2020年以来,相继获评美丽乡村精品村、省AAA级景区村庄、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整村经营 共探路径
在石泉村村口的一家古宅探案馆,工作人员万建琴正在整理剧本杀游戏所需的服装道具。店铺自营业以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欢,最多的时候每天接待量超过100人次。万建琴说,这里主打古风特色,这也是当初选择落户在这里的原因,“现在像这样的古村落并不多,石泉村能够保留这样的古村落,很难得。我们看中的就是它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看重这里的未来发展。”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石泉村成立乡村振兴专项基金,探索“基金+政府+公司+农户”的整村经营路径。镇村企合资成立专业运营公司,以“自营+合作”模式,导入古风酒吧、古宅探案、古风团建等各类业态。面向全社会招募运营合伙人,已引进农创超市、喔哩饮品、特色研学等合伙人10余个,丰富村内经营业态。依托历史文化,精心设计古村“公主+驸马”IP,以运营公司为核心,串联不同业态,形成乡村业态综合体。围绕村子里原本就有的古桥、古宅等历史文化遗址展开规划,设计18个特色景点。项目于2019年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从今年年初开始正式进入经营模式。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来到这个别具古风的江南村落,也让石泉这个名字被更多的人所知晓。截至目前,石泉村已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整村参与 共享红利
大量游客的到来与商家的落户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同时也为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致富渠道与就业岗位。村民李琴退休后在村里的饭店内找了一份收银员的工作,饭店离自己家仅5分钟路程,上班之余,家里的活也能顾得上。“工资3000多块钱一个月,自己还有退休工资,家里还有一些手工活,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石泉村对闲置民房进行统一收储及流转,交由运营公司统一管理,通过“资产增值+运营分红+物业收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将闲置民房流转、参与经营分红以及家门口就业,实现村民“租金+股金+薪金”多渠道增收。2021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截至目前,已带动50余户村民实现就业,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村民房屋租金平均增长130%,资产实现有效增值。
古风酒吧、古宅探案馆、古风研学……一个个别致的业态陆续营业,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到古村走一走,逛一逛,再到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里享受一顿美食,成了慕名而来游客的新时尚,也带动了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