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还需哪些努力?

  新闻事件:

  教育部日前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专题调研湖州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与预防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近年来,湖州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举全市之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截至目前,“2251885”心理援助热线累计受理来电1.2万人次,线下咨询中心为600多人次提供公益服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础。要想让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还需要哪些努力——

  丰富工具箱解“成长烦恼”

  心理健康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作为健康湖州的重要内容,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民族未来。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不断丰富工具箱,迅速形成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强烈共识,切实为他们化解“成长烦恼”。

  开通“2251885”心理援助热线、搭建“南太湖心航”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成立心理健康志愿服务联盟……近年来,湖州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构建了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孩子“五位一体”责任体系、“五道防线”防范体系和“五个一批”服务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当前我们有热线中心、线下咨询中心、诊疗中心等实体阵地,如何持续发挥好阵地作用,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需要加强专业支撑,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与素质教育、城市数字大脑建设等有机结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多联合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更好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同时也要加快心理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学生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为他们成长撑起一片更加晴朗广阔的天空。

  (王晶) 

  家校合力撑起呵护伞

  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除了给他们提供科学、系统、专业的心理疏导之外,学校和家庭也要积极做好兴趣爱好培养、体育活动锻炼等工作,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上做好“加法”。

  在过载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下,青少年难免会产生负面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而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对冲负面情绪,提升自我调节能力,培养顽强的毅力,在无形中消解心理问题。

  如何让青少年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保持好的精神状态,需要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在生活中多关心关爱孩子的身心健康,帮助引导孩子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形成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例如培养喜爱的体育活动,到青山绿水的地方感受大自然,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需求,才能事半功倍。

  学校也需要同步协调、及时沟通。如今,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学校该有的体育、音乐等“放松课”更要保质保量,特别是要合理安排每日户外体育锻炼活动,保证青少年每天的有效运动时间,并对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有效有益的引导,做到学习放松两不误。同时要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掌握正确教育方法,形成合力,共同为青少年撑起呵护伞。

  (李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民生
   第07版:专版
   第08版:时评
有双向奔赴,就有双向奔“富”
“官方整活儿”,如何活?
读懂“不听建议”背后的诉求
露头就打
小议“谁家孩子谁家抱”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还需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