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静
本报讯 在德清县康乾街道金鹅山村的新田农庄内,藏着一处属于残障人士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不但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还可以学到一些蔬果的种植技巧。”残疾人之家的小张(化名)患有轻度精神残疾,近日,初次来到园艺治疗实践基地的他很开心。
今年5月,康乾街道园艺治疗实践基地正式启用,这里设有种植区、体验示范区、采摘区、培训区等功能区块。服务对象主要为辖区精神和智力残障人士,为他们提供劳动技能培训、职业康复训练、种植采摘体验、社交培训等服务,通过适合他们的劳动康复项目,锻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园艺治疗”中收获喜悦、尊严和自信。
“播种、培土、浇水、施肥等动作需要头、手、脚、脑并用,是一项全身性综合运动,所以我们推出了‘园艺疗法’。”街道残联理事长章国香介绍,“园艺疗法”是一种目前在国际上受到普遍认可的辅助性疗法,通过建立人和植物之间的生命共情,借由实际接触和运用园艺材料,可以帮助残障人士在康复过程中增强自信、减少负面情绪。
截至目前,康乾街道“园艺治疗”已开展5期,惠及残疾人52人。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园艺治疗”系列活动,让残疾人拥有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