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切为了让虾农减损增收

——记德清县科技特派员朱水法

  记者  陆志松  通讯员  房彦 

  “老陈,你这些虾塘现在种一季水稻,等稻谷收起后,正好可以养一茬青虾。”6月20日,在德清县阜溪街道民进村一处叫“溪头湾”的田畈里,德清县科技特派员朱水法,来到青虾养殖大户陈建辉的虾塘边,鼓励他争取今年粮虾双丰收。

  年近六十、笑起来眼睛成一条缝的朱水法,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性格爽朗,很有亲和力。作为德清县农业农村局一名技术干部,自2018年起,作为“青虾与河蟹混养试验”和“下半年养殖二茬青虾试验”的技术带头人,他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派驻阜溪街道,指导建辉水产养殖场开展试验研究。

  陈建辉的虾场只有60亩,在同行中规模不算大,但因为引入“青虾与河蟹混养”和“下半年养殖二茬青虾”两项试验,让他的虾场名声在外。“去年冬天,人家的虾塘已捞不到青虾,而我的虾塘正是生产旺季,所以卖了个好价钱。”陈建辉笑着说,去年他的虾塘平均亩产值比同行高出3000多元。

  建辉水产养殖场只是朱水法服务德清水产养殖的一个缩影。

  德清是中国青虾之乡,也是全国青虾养殖的发源地,目前该县有青虾养殖面积近10万亩,养殖户3000户以上。青虾养殖新模式试验成功,为提升当地青虾产业指明了方向。

  “新技术的试验成功,并不等于新技术就能转化为生产力。”朱水法告诉记者,德清养虾农民年龄普遍较大,他们学历不高,虽然实践能力很强,但理论上比较欠缺。近几年来,到各地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朱水法老师的培训班,内容针对性强,都是一些生产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而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养虾户老倪说。

  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朱水法总结出了影响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两大因素”,一是价格,二是成活率。一般价格随行就市,养殖户能自己把控的是成活率,也就是养殖产量。近年来,德清县每年因各种疾病导致的水产经济损失为1亿元左右。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减轻病害带来的损失,是朱水法多年来矢志追求的奋斗目标。

  “鱼病预防与诊治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最讲究一个‘快’字和一个‘准’字,像目前较为严重的黄颡鱼烂皮病、青虾烂腮病,如果未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对,就会造成损失。” 阜溪街道龙胜村水产养殖户施建建告诉记者,这一点,朱老师做得特别到位。他总是急人所急,有求必应,只要一个电话,就会火速赶来,取样、送样、检测、诊断,尽心尽力为养殖户排忧解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长三角
   第06版:图说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版
转换“赛道”搭上电商快车
园艺治疗温暖残障人士
“企业河长”守护河畅水清
“三治一体”巧解分类难
助农采摘
垃圾接驳点华丽变身
保洁大比拼激发精气神
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开叉车 赛技能
一切为了让虾农减损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