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 俞黎新 制图/叶品 本版图片由市公安局提供
“110吗?我要报警,老板不发我工资!”6月14日凌晨,湖州市公安局织里分局织南派出所接到一起报警。接警员一听,这是一起由工资支付引起的劳资纠纷,属于非紧急、非警务的“双非”纠纷警情。经值班领导研判,立马指派民生服务队前往现场。经过对双方的耐心调解,一场劳资纠纷15分钟便得以化解。
老百姓“吹哨”,民生服务队报到。像这样的矛盾纠纷警情,织里的民生服务队几乎每天都能解决数起,而这样的民生服务队在我市已建立了10支。社会治安防控网越织越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越来越高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秘诀?
以小见大
织里探索小镇域治理模式
织里实现从“乱”到“治”的巨大变化,也是我市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一个缩影。
织里镇有中国最大的童装产业市场,年产童装15亿件,年销售额超700亿元,占全国童装市场的三分之二,20平方公里的中心镇区聚集了7.5万本地人口和30多万的流动人口,有着“中国童装之都”的美誉。但多年来,织里也是全市治安管理工作的“洼地”。
根据织里人财物高度集中、警情案件容易发酵的特点,织里公安屯警街面、以快制胜,建立“1+10+4+N”街面快反机制,发挥交巡警与派出所联勤联巡优势,构建“1、3、5、8”快速反应布防、轻装PTU巡防、无人机空防、视频盯防、警犬协防的“五位一体”巡控模式,提升快速反应、现场处置和应急封控能力。
去年以来,织里公安分局在童装市场、商贸中心等区域建立5个街面智慧警务站,有效提升中心镇区的见警率、管事率,并通过基础治安要素一屏展示、数据自动分析研判等,最大限度提升警务效能。
2021年,织里推行“公安+综合行政执法”的运作模式,构建“城警一体化”六联机制(支部联建、队伍联训、服务联动、巡防联勤、纠纷联处、执法联助),实现公安与党政力量的资源集成、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处突合力,街面案件同比下降49.3%。
针对“双非”警情面广量大的压力和“分不出、分不精准、分后返流”的难题,织里创建“双非”警情分流处置机制,成立民生服务队,累计分流“双非”矛盾纠纷警情4383起。
同时,织里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把200元的租金差额支付好,就可以搬走了。”在“老兵驿站”调解室内,一起房租纠纷得以成功调解。原来,织里骥村房东李某和租客徐某因租金问题产生纠纷。租客在2020年1月17日入住,由于未签订租房合同且每月交款也未进行记录,导致11月初徐某要搬走的时候,房东声称还有半个月的房租没有交,而徐某认为自己已经交到2021年11月17日,双方为此互不相让。
“老兵警长”陈建如和“老兵驿站”老兵吴杨杨了解情况后,先是对房东现有的账本进行核对,再走访周围群众,了解房租情况,将双方约到调解室,劝说双方各退一步,最后按照市场价的一半,租客徐某支付200元的租金差额。
如今,在织里,“老兵驿站”“平安大姐”“平安公益联盟”、14 个异地商协会等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织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有力支撑,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发挥了作用。
以绿赋能
“生态警长”守护绿水青山
元代诗人戴表元一句“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道尽了湖州之美。为守住绿水青山,我市公安近年来围绕河道、湖泊、市场、林区、矿区、路段、项目等7个重点领域,布建“七大生态警长”。陶林龙就是其中一位“水库警长”。
沿着安吉县孝丰镇赋石水库,仰望叠峦群峰,云在翠竹之间穿行。可陶林龙却没有心思赏景。他紧盯着手机上的“生态卫士”掌上智能应用系统,找寻着目的地,“刚通过系统看到,水库边出现一个形似抓捕野生鸟类的工具,我得马上去核实一下。”
这套智能系统,直接链接安吉县的333名“生态警长”,紧盯野生动物猎捕、运输、交易、餐饮等各个违法环节。“果然有工具!”半个多小时后,陶林龙按相关规定处理完工具后,终于有时间俯瞰壮阔竹海。
事实上,库区美丽的背后,也曾经历阵痛。这两年,“露营风”火了之后,库区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纷至沓来,带来遍地垃圾和人为破坏的同时,治安、交通管理压力也陡然增大。
2020年,水库边建起一间红砖黑瓦的二层小楼,陶林龙也有了一个“新身份”——生态联勤警务站站长。“别看这座小楼面积不大,可它的作用却不小。”陶林龙介绍,它不仅破解了环境监管过程中执法力量薄弱、部门协调难等问题,也成为行刑衔接机制的落地点,凝聚行政部门和公检法各方合力,打通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对水库的重点整治终于顺利开展,陶林龙联合环保、水利、综合执法等部门,开展巡逻、宣传、清理库边垃圾,并指导村里开展规范性经营,采用铁丝硬隔离、限流、开辟茶园、山谷营地,有力保护了饮用水源地。随之而来的是,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上升50%,报警数同比下降32%。
吴兴区红丰市场生态联勤警务站,主打“放心菜篮子”;南太湖黄金湖岸生态联勤警务站,主打“守护太湖”;织里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成为长三角首个跨省生态联勤警务站……从治安绿洲走向生态治安,全市公安走得坚定而从容,一个又一个符合地域特色的生态联勤警务站相继落成。
以智入治
数字化平台助力智慧安防
2月23日,孙女士急匆匆来到湖州银行柜台进行大额转账。柜员小李见她神色慌张,便询问孙女士,孙女士称其女儿涉嫌犯罪被上海警方抓获,需要转账2万元保释金至警方账户方可取保候审。
小李立即意识到孙女士这是遭遇了诈骗。但是不管如何劝说,对方还是坚持要转账汇款“救女儿”。见劝说未果,小李立即前往业务大厅一键报警装置处按下了报警按钮,并回到孙女士身边继续劝说。爱山派出所民警赶到银行后,帮助孙女士联系上了女儿,她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一个小小的按钮,一键报警装置,成功阻止了一起诈骗案的发生。
一键报警装置属于“智安单位”建设中的一部分,除银行之外,还包括“智安校园”“智安医院”等各类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单位部门。
近年来,我市公安以推进“智慧安防”为契机,不断完善单位的预测预警预防机制,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能力,成立了全市公安智慧内保工作建设推进专班,旨在将传统“被动应对”突发状况转化为“主动防控”各类隐患,借助数字化智能设备、高强度智能装备、融合性智能应用等,实现单位内部“物联+互联”“以科技替代人力”,打造出“智慧铁桶”式单位。
与此同时,“智安小区”在全市范围内已全面开花结果,达到100%全覆盖。“智安小区”以智能化精密防控的手段,全方位切实保障小区居民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
当数字化改革的春风吹来,我市找到了撬动“智慧警务”改革的新支点。围绕全省数字化改革“152”跑道,经过近200天的精心“培育”,“智慧警务”已逐渐成型,并支撑“全业务、全场景、全流程”的数字应用,赋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021年4月26日,湖州公安“反诈一哥”,即打防电诈一体化应用,应运而生。
“我们打通了各部门间的数据,通过不同渠道把易受骗人群基数变大,再通过‘反诈一哥’精准宣防,把基数变小。”有着多年反诈经验的民警杨云飞介绍说,“反诈一哥”也弥补了湖州公安2019年推出2250000防诈热线的空白,会打热线的都是有防诈意识的人,“反诈一哥”瞄准的是那些即将和正在受骗的群众,并且做到了在几分钟内止付。
今年2月25日是我市第二个全民反诈骗日,全市启动运行“反诈指数”。反诈做得好不好,让数据说话。作为当地反诈形势的“晴雨表”,群众可以像看天气预报一样,通过查看“反诈指数”,了解当地反诈形势。从“反诈一哥”到“反诈指数”,全市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向数字化、智慧化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