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夜经济如何“亮”起来

  新闻事件:

  连日来,爱山广场、浙北购物中心、爱山银泰城、星火百货四家商业主体举办差异化夜市,众多市民和游客闻讯而来,感受夜晚独特的“烟火气”。近段时间以来,我市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特色街区、综合体、商圈,丰富市民夜间生活,激活城市夜间消费潜力。如何让夜经济“亮”起来——

  多一些政策扶持

  街市流光溢彩、广场人头攒动,这样的湖城,让夜生活多了一些生活氛围和市井气息。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作为开拓消费潜能和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夜间经济既要接地气,又要聚人气,离不开政策的扶持。

  夜间经济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今年以来,湖州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部署开展“三聚三保三落实”助企纾困稳进提质攻坚行动,出台关于经济稳进提质的七条政策意见。作为提振消费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我们的助企纾困政策应该有针对性地惠及夜间市场的个体经济,出台更加积极的消费政策,激发群众在夜间经济上的投入预期。同时要利用好消费券“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针对不同需求向市民发放夜间消费券,让他们得到实惠,推动更多人奔向夜市,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

  夜间经济也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管理政策上给予更大的包容。特别是在夜间摊点临时占道、户外广告设置、临时停车位设置、活动组织等方面,不仅要做好审批等事前事项,更要做好秩序管理、消防卫生等事中管理,不断在交通、支付、治安、环保上做好配套措施,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确保夜市经济良性发展。

  同时,我们也更要用系统性思维打造夜间经济品牌,引导餐饮、文化、旅游、娱乐、购物、住宿产业协同发展,只有强化多部门工作协同,才能让城市“烟火气”更足、“人情味”更浓。

  (李波)

  多一些文化加持

  通过发展夜间经济,既能满足市民、游客丰富夜间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又能进一步提振消费、活跃市场、推动经济发展,可谓益处良多。

  非遗走进夜市、文创产品受热捧……连日来,浓浓的文化味为“赶集”的市民献上了关于湖州的文化盛宴,也让不少市民感叹“意犹未尽”。

  繁荣夜间经济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只有在文化领域做足、做够文章,公众的夜生活才会有丰富的内涵,真正成为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有的商圈和街区仍然以购物和饮食为主,通过“千城一面”的冷饮、烤串等满足市民、游客舌尖上的需求,只饱了大家的“口福”,却没有满足“耳福和眼福”,缺乏真正有文化、有内涵、有品位的元素。

  夜间经济是一座城市生活文化的重要窗口,文化与夜间经济的完美结合也是彰显地域文化自信的体现,必将赋予夜间经济更多魅力。湖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何让夜经济“亮”起来,我们要多一些文化加持,在文化气息的营造上多一些创新之举,注重挖掘本土化的文化内涵,让璀璨的地方文化照亮夜色,唤起人们的乡土情怀,形成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品牌。比如,我们可以在夜市上多一些艺术展、文化汇演、非遗体验等,也可以在博物馆等场所举办夜市。这样一来,既能够让传统文化走进市民生活,同时也能够增添市场的人气与活力。

  (王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图说
   第08版:时评
准确理解把握乡村建设行动路线图
“微专业”的探索意义不微
合同“避坑指南”还应强化动态服务功能
精细化是为了更高的城市文明
强强联盟
夜经济如何“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