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埭溪全域推行“餐有礼”新风

  记者  胡熠烨

  本报讯  “使用公勺公筷,是为了避免病从口入,也是我们助力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如何使用公勺公筷和光盘行动吧。”前不久,吴兴区埭溪镇上强村的文化礼堂里,一场围绕“餐有礼”新风的“画餐盘”活动正在举行。

  “平时我们外出用餐或者是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先用公筷把菜夹到自己的碗里,然后用自己的筷子再吃饭,吃多少夹多少,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志愿者一边带领着孩子们在纸质的餐盘上绘画,一边讲解着如何使用公勺公筷以及如何从自身做起践行光盘行动。

  小餐桌带动大文明,小习惯带来大改变。为更好杜绝铺张浪费,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埭溪镇积极推进移风易俗,通过成立移风易俗理事会,着力培育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上强村为例,自移风易俗理事会成立以来,该村便通过事前引导、事中参与、事后登记的方式,逐步完善节俭喜宴登记册,树立起节俭办事新风,使乡村文化礼堂成为倡导文明新风的示范窗口。

  “为了让理事会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探索建立了摆酒设宴量化反馈机制,用光盘桶对每一次宴席结束之后的剩菜进行收集称重,以每桌的剩饭剩菜重量,上下浮动场租收费标准的10%。”村党总支书记蔡卫民介绍,同时,该村还规定,每户每年在文化礼堂摆酒设宴不得超过两场,每超过一场加收标准费用的20%,通过明晰的制度鼓励居民厉行节俭。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如今,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已经成为该村的新风尚。

  据统计,截至目前,埭溪镇所有行政村均已成立移风易俗理事会,并将杜绝天价彩礼、婚丧事大操大办纳入村规民约,已累计节省红白事办事费用1000余万元。“我们以上强村为试点,形成了一套浙江有礼‘餐有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目前已经收到了明显效果。”镇党建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毛国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更好营造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思学
   第06版:财经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公益
下非常之功 尽非常之责 行非常之策
清廉湖州研究中心成立
初心向党 志愿为民
科技助农促共富
埭溪全域推行“餐有礼”新风
今年中考成绩及分数线昨出炉
创新科普始于幼
以吴兴精彩为全市添彩
争做“最中国”湖州企业家
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期间市区环境噪声监督管理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