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娟
本报讯 “伯伯,你最近的身体好些了么?上次给你送的甜点还合你胃口吧?”日前,南太湖新区康山街道幸福邻里中心社工郭宏梅来到基山村吴旭芳老人家里,向老人了解最近的生活情况和需求,并送上了幸福邻里中心社工亲手制作的红豆汤等消暑食品。
去年12月,康山街道幸福邻里中心开展了“乐龄有伴”村社共融服务活动,定期到吴旭芳老人家中走访,就成了郭宏梅的工作常态。近年来,新区围绕“一综合体一特色”原则,因地制宜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民生服务综合体。作为其中之一的康山街道幸福邻里中心为更好服务辖区内老年人,组织社工“一对一”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
康山街道有一名王姓老人,今年3月,他向村里递交了低保户申请,但因不符合要求被退回,老人心中有些埋怨。社工俞芳得知情况后,便常往老人家中跑,时而送些志愿者制作的糕点,时而陪他出门散步,帮助老人解开心结。“她们很好,经常来关心我,还跟我解释了没申领上低保户的原因。”老人说,低保户的补助金确实应该留给更需要的人。
有些综合体以关心关怀老人生活与心理健康开展服务,有些则在青少年教育上下起了功夫。在龙溪街道社会工作站,朗朗读书声响彻在夏日晴空。去年底,该站针对新居民及低保家庭子女开设了“快乐学堂”,安排了学业、生活、社会等五种课程,吸引了不少学生参加。
目前,新区通过整合党群、幸福邻里、居家养老、儿童之家、残疾人之家、城市书屋等12项居民服务功能,已建成35家民生服务综合体,累计投入5500余万元。据悉,新区现有民生服务综合体的服务功能已辐射97个村社,惠及居民10万多户。
新区社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激活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将“五社”全要素载入社区治理网格中,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让居民幸福感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