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婧钰
本报讯 “今天我来当‘小农夫’喽”“我最喜欢到田里上劳动课了,比在教室里有意思多了”……嘴里唱着歌谣,手里提着锄头铁锹,南太湖新区杨家埠街道新蕾中心幼儿园日前组织大班孩子走进西塞村来发家庭农场,体验一日农耕文化研学。
一到农场,绿油油的稻田便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他们向水稻田跑去,饶有兴趣地蹲在田埂上观察水稻苗的生长,“小朋友们发挥一下想象力,它成熟之后是什么样子?”“金色的海洋”“金色的珍珠”……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简短的介绍后,老师开始为孩子讲解米饭的由来,“以后要节约粮食,和爸爸妈妈一起光盘行动。”大一班的刘溢凡听完后感受颇深。
据悉,新蕾中心幼儿园位于杨家埠街道塘口集镇,园内大部分孩子都来自农村,但伴随着近年来不少村庄的征迁,孩子们对农村及农耕文化的了解也日趋减少。为此,幼儿园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需求,打造“草趣课堂”升级版,将农耕研学、“农家小院”体验、动植物培养等内容相结合,做好幼儿劳动教育工作。
“让学生从小在农耕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在劳动的同时感受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亲近自然、热爱劳动。”该园园长邹红霞说,“幼儿园不仅要注重挖掘和创新劳动教育,还要通过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增强孩子对劳动教育的认知。”
为了让孩子亲身体验农耕文化,进一步激发劳动热情,学校专门为孩子开辟了“农家小院”,孩子可在“农家小院”体验做饭、煮面条等各类活动。“我之前体验的是‘磨豆浆’,当时还会画图记录下来,现在贴在小院里面,感觉十分有趣。”大三班的丁丁说。
节气版“草趣课堂”是幼儿园劳动教育又一大亮点,这是该幼儿园顺应二十四节气,开展融合农耕文化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上月,一场别开生面的“认领玉米”活动受到了大班孩子的欢迎。“今天我们又来给玉米宝宝浇水了,除了让它喝水,我们还要给它拔草、捉害虫、施肥……这样它才会快快长大。老师说只有自己付出了劳动,等到收获的时候就能特别开心。”正在参加劳动的大一班陈羽高兴地说。
此外,该活动也受到了孩子父母的一致点赞。不少家长向老师反映,孩子回去和他们分享农耕体验,也勾起了家长的农耕记忆。“今后,我们也要带孩子多去体验劳作,让孩子记住当地的根。”一名家长说。
如今,走进新蕾中心幼儿园,一股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扑面而来。在幼儿园的教室、过道、操场,随处可见以融合农耕文化劳动教育为主题的作品。“这是乡村幼儿园与农耕文化的一次美丽遇见和创新探索。”杨家埠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