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抓精神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德清县坚持把软实力作为赶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把精神富有作为共同富裕的最大特色来打造,持续放大“德文化”与“源文化”资源优势,系统推进文化树品牌、文明创典范,以打造“品质生活新城”新成果,构筑高质量赶超发展新优势。
一、传承千年文脉,让城乡更具底蕴与内涵。注重用独特文化符号为城乡铸魂塑形,深化乾元镇全省第一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成功创建新市古镇4A级景区,精心筹建赵孟頫管道昇艺术馆等民间博物馆50余家,发掘传承防风传说、扫蚕花地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56项,非遗保护发展指数居全省前列。深入实施瓷、珠、玉等“源文化”溯源工程,规划筹建新博物馆、“瓷之源”考古遗址公园,加快中初鸣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遗址发掘保护,高标准打造“源文化”展示地,让历史文化厚重感成为走进德清的第一印象。
二、赓续崇德基因,让城乡更具温度与情怀。努力让“人有德行、如水至清”见于地名标识、融入共同准则、化为独特印记。在全国首创“公民道德教育馆”,常态实施“讲道德·更诚信”等六大系列工程,连续24年传承发展“民间设奖奖百姓”,连续6年产生“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连续2届有市民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崇德向善成为德清人民最生动的群像。全县每4人中就有1名注册志愿者,2个社会组织获评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德文化的纽带,正在将每一个城乡社区都串联成“熟人社区”。
三、塑造文明风骨,让城乡更具品质与素养。深入推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积极推动“绿色、环保、美丽”化为文化自觉,深入推进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让老百姓在美丽庭院、绿色出行等“小事”中彰显良好风尚;积极推动“守约、礼让、诚信”化为文明新风,开车礼让斑马线、公共场所不吸烟等“文明德清十八礼”深入人心,“喜事新办、白事简办”等村规民约形成共识共为。积极推动“按键、用图、扫码”化为内生需求,湖州通、企业码由德清走向全市、全省,“无障碍在线地图”“数字乡村一张图”更是让数字文明普及普惠。德清在2020年以全国县域第一的成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去年又在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复评中再次位列第一。
四、汇聚文化精品,让城乡更具气质与魅力。发布全国首个《县域精神富有评价指南》,引领文化阵地、设施、产品全方位优化。率先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联合省市作协、文联等共同打造作家村、编剧村和综合艺术村,努力请更多文艺大师、用更多精品力作点亮乡村、赋能乡村。高标准建成德清大剧院,深化拓展“一镇一节一品”,构建完善“村有文艺文创风、镇有特色文化节、县有顶级赛展演”的多层次15分钟品质生活圈。创新实施“新华书店+农家书屋”微改革,实现农家书屋“专人日日管、活动周周有、书籍月月新”,获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十大创新案例。
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扎实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主题实践,奋力打造“六个新湖州”。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德清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努力为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