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脸识别员工身份 企业采用电子印章

湖州电子劳动合同签署量全省第二

  见习记者  姚玲利

  本报讯  刚入职的许海玲近日在手机上收到了德清县阜溪街道海风家政服务部同事方欢发来的电子劳动合同,她确认信息无误后,签字提交,全程花费时间不到2分钟。

  去年以来,为强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市人力社保部门上线“浙里签”网签电子劳动合同平台,通过主动宣传、人员培训、上门服务等举措积极推行电子劳动合同签订,逐步形成了“线上签约、链上管理、大数据应用”的劳动合同电子化应用管理新模式。截至目前,我市已签署电子劳动合同10800份,总数位列全省第二。

  “按照往常,和每一位员工签订合同都要一式三份,每一份合同需要用好几页纸张,再加上我们公司一共有上千名员工。为了存放这些合同,公司专门购置文件柜设立档案室,安排专人管理合同。”德清县德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人事部负责人蒋丹燕说,电子劳动合同系统上线后,不仅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还节约了经营成本。

  企业通过“浙里办”App上的“浙里签”平台,导入预设合同模板,填写员工基本信息,将电子合同推送至员工个人。员工点开短信链接,跳转至平台,经人脸识别通过身份验证后进行电子签名。再由企业盖上电子印章,一份劳动合同即可签订完成,全程不到10分钟。

  “有了电子劳动合同,不用邮寄,也不需要员工赶过来,直接线上操作就能完成流程,避免了不少麻烦。”浙江美生橱柜有限公司人事部叶淑倩告诉记者,该公司200多名员工,8成来自外地,前不久入职的马廷英,人还在云南老家,是电子劳动合同实现了异地签约。此外,不少劳动者介绍,电子劳动合同避免了纸质合同遗失的情况,若是遇上劳动纠纷,也能随取随用。

  “电子劳动合同实现了安全管理,也便于我们了解全市企业的用工情况。前期全市已组织了10余期培训,指导企业快速了解和操作。我们还派出专家组,有需要的话,可直接上门服务,为企业解答疑惑。”市人力社保局劳动关系处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电子劳动合同应用平台,扩大电子劳动合同使用范围,用数字技术赋能企业管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金融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安吉以“共有产权住房”机制引留人才
未来社区实践论坛在湖举办 聚焦“一老一小”公共服务
湖州电子劳动合同签署量全省第二
城警联勤驿站谱治理新曲
市女企业家协会 工作推进会举行
我市追回一养老机构 多补助款项66万元
暑期学非遗
托起“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以科技创新激发 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说好的“港湾式”公交站,逾10年未落地
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 大会筹备工作推进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