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颋:绿水青山的科普分享师

  记者  陆晓芬

  20年,一件事,一座城。

  湖州大鱼公益协会联合发起人徐颋乐此不疲地奔跑在湖州绿水青山间,看天渐蓝、水益清、山更绿。

  “同学们,今天的‘课本’就是这条河,我们现在来‘翻开’书本。”8月26日傍晚6时,湖城状元街,一群身穿红马甲孩子们在徐颋的带领下沿河而走,用自制的量水杯取水样。

  1个多小时,孩子们仔细观察水质沉淀情况及COD检测记录,一个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听得认真、答得热烈。最后,他们在“我是小河长,监督水健康”的齐声“宣誓”中“下课”。

  这个暑假,徐颋给数百名孩子带去了这样的“自然”课堂。他认为,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环保事业。

  2002年,徐颋从浙江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后,便扎进了环境保护和环境工程领域,深耕在污染治理工作中,做出了诸多成绩。但他开始思索如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比如治理一条河,需要科学技术,但维持这条河的生命力,需要沿河每个人的悉心照料。

  让更多人认识到自然就在身边,2016年,徐颋开发了全国首个全民参与的智慧河长系统——“微河长”全民智慧河长系统,借助科技手段,大家都可随手拍摄身边的美河、脏河上传至系统。“这个系统的开发初衷更倾向于正向引导,大家能争先恐后地把美河分享出来,环境自然而然就好了,这也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他说。

  2017年,在对“微河长”进行升级的基础上,徐颋又启动了公益河湖的水质数据库建设。谈及为何建立这个数据库,理科出身的他认为,科学数据最具说服力,好不好大家心里有数,行动也会自然跟上。不再局限于治污,更要把自然理念撒播到每个人心里。这一年,徐颋带头组建了大鱼公益。

  上个月,徐颋带着10户家庭在安吉井空里大峡谷开展溯溪公益活动,家长带着孩子沿途捡拾垃圾,并进行公益科普。“我们对垃圾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塑料瓶、纸巾和水枪。”参加活动的二年级学生小徐说。最后,团队把垃圾数据反馈给了景区。这项数据一张贴,景区垃圾明显少了。

  近些年,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提升了很多。徐颋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分享和“看见”自然上,通过公益活动,感受生态、体验自然,从而让更多人享受生态产品创造的供给价值、调节价值、文化价值,逐步走向生态共富。

  在6月揭晓的2022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先进典型名单中,徐颋获2022年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荣誉。这份荣誉催促着他继续奔跑,“我想在城市开设更多的生态科普点,分享自然奥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财经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内环快速路通车路段再向西延
上万户山村居民共饮“清亲好水”
中医院迁建 框架已初显
中超联赛浙江队湖州奥体主场显威
湖州发布全省首个电梯 物联网监测终端地方标准
全市首张科技类校外 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发放
徐颋:绿水青山的科普分享师
扎实推进委员工作室高质量发展
中国红十字心理救援 培训班在我市举办
“这是厚爱,更是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