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种“源文化”交相辉映

专家学者共论德清江南文化之源

  记者  姚思思 

  本报讯  “江南文化传承与发展”德清论坛,日前在莫干山论剑谷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究和弘扬德清“源文化”,审视和再现德清“源文化”。

  德清留存有原始瓷、小山寺等历史文化遗迹,是中国原始瓷器、珍珠人工养殖技术等重要发源地,已形成了瓷文化、茶文化、珍珠文化等独特地域文化。

  近年来,德清深入实施“源文化”溯源工程,谋划布局了“江南之源”项目。通过整合德清县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城市文化功能载体,集聚瓷文化、茶文化、珍珠文化等文创业态,着力打造江南“源文化”的综合集成展示区。

  “先辈们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凭借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数量众多的农耕文化典范,也因此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具有江南韵味、德清特色、乡土风情的‘源文化’。”德清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活化利用文化资源,做好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章,推动德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提档升级。

  论坛现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了德清为什么是“江南文化”的源头,他认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德清成为江南文化之源,如何让“源”流传下去,就要弘扬发展传承文化这篇文章。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士林带来了《今天该怎么认识江南文化的价值》的演讲,围绕江南文化为何能热起来、当代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通过视频连线作了《做好德清源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主题演讲。

  在“源文化”专家学者文化沙龙环节中,专家们交流思想、碰撞智慧,针对瓷、珠、茶、丝、桥、舞、诗等德清“源文化”展开深度讨论,为德清城市经济与人文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现场,德清县“江南之源”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并为9位专家学者颁发聘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美丽中国·湖州“碳”路⑥
   第06版:图说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专家学者共论德清江南文化之源
德清经开区亮相投洽会
政府专项债助力全域产业配套创新升级
雷甸深化清廉乡村建设
禹越人大为企排忧解难
赶工期 抓进度
武康打造全链条无障碍环境
“健康共富”党建联盟助推乡村振兴
犬只“大比拼”
“石榴红”志愿服务队为民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