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
本报讯 2022年“浙茶杯”优质红茶推选活动评审结果日前揭晓,长兴丰收茶园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长兴红韵”紫笋红茶荣获金奖,成为我市唯一获金奖的产品。
长兴县农合联重视茶产业发展,紧抓“三位一体”改革契机建立紫笋茶产业农合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生态优势和历史优势,打造紫笋茶产销基地,通过夯实生产基础、扩大种植规模、提升设施水平、规范加工流程,有力提高紫笋茶生产效率与加工品质,结合各类助销窗口,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茶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转变。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5万亩,总产量超5200吨,茶叶总产值增加到15.3亿元,长兴县已成为全国50强重点产茶县。
“我承包了50亩茶园,去年的产量达到1080余斤,年收入52万元。”茶农余文年告诉记者,在农合联的帮扶下,提升了种植技术,亩产量比以前提高不少。
据了解,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的背景下,长兴县农合联抓住机遇,以技术提升为核心,多措并举提高茶叶经济效益。一方面对接浙江大学龚淑英教授团队,指导紫笋茶产业农合联积极参与《紫笋茶分级标准样品的研制》项目,结合茶企调研、专家座谈等活动,促进紫笋茶标准化生产,提升加工水平与价值潜力;另一方面邀请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专家指导开发紫笋茶系列新产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品种类更加丰富,破解茶叶产销季节性问题,有效增加全年产能产值。今年以来,通过春季后期制作白茶,夏秋季制作工夫红茶,各大茶园的综合产能提升40%以上,带动种植效益增长25%以上。
产业发展,不仅要做好产销结合,更要推进品牌建设。在县农合联的支持引导下,紫笋茶产业农合联各会员单位逐步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自身商标品牌,结合“长兴紫笋茶”地理标志品牌与“长兴鲜”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品牌体系。同时,紫笋茶产业农合联积极助力品牌推广,开展“千年紫笋西安行”“千年贡茶·重回长安”、高铁冠名等品牌宣传活动,在省内外文化交流中打响长兴紫笋茶知名度,拓展受众群体、扩大销售网络、提高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