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是市委坚决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推动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加快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的总载体总抓手。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要忠诚履职尽责、勇担改革重任,奔跑实干、争先破题,奋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持续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金名片。
坚持目标引领,持续深化改革认识。一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要求。行政执法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政府形象。湖州作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理应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作为深化法治建设的有效切入口,着力构筑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整体智治的行政执法新格局。二是打造“六个新湖州”的重要支撑。“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集成执法资源、整合执法力量、优化执法事项、提升执法效能,有效提升政府效能,汇聚社会、群众多方力量,进一步推动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安全环境。三是厚植以民为本的现实需要。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始终把握好“管理与服务、处罚与教育、刚性与柔性”的关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坚持重点攻坚,准确把握改革路径。一是坚持党建统领,重塑组织体系。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行稳致远的最根本保证。坚持党管队伍、党管干部,加强对执法改革和执法人员的政治引领、教育引导,更好以党建引领推动执法改革思想融合、组织融合、工作融合。二是坚持整体谋划,重塑权责体系。明确权责、厘清界限是推进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清单理事机制,完善以执法目录总清单+综合执法清单+专业执法清单为基础的清单管理。理顺监管执法关系,完善划转执法事项监管职责边界清单,强化协同配合,深化职责争议处置,筑牢监管执法链条。同步探索双向互评,及时做好目录清单动态更新和完善,真正实现体系化、动态化、标准化管理,全面构建起全覆盖监管、全闭环执法、全方位协同的权责体系。 三是坚持法治思维,重塑执行体系。执法运行规范化是改革实效的重要体现。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着力提升执法行为规范化和队伍管理科学化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裁量范围、种类和幅度;创新执法方式,推行“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柔性亲民执法,提升执法质效;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效衔接、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努力实现行政执法全方位全流程监督,有效维护全社会的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四是坚持强基导向,重塑队伍体系。“金字塔型”的力量布局是执法队伍改革的科学指导。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运用矩阵式管理方式,打破上下层级的边界,强化部门协同、县乡联动。坚持夯基垒台,纵深推进基层综合执法改革,持续推动执法队伍精简和执法力量下沉,健全“县属乡用共管”机制,进一步整合基层一线执法力量,切实解决基层“看得见、管不住”和职能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推进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
坚持实绩导向,加快改革落地见效。一是加快构筑协同闭环新机制。动态完善行政执法总事项、综合执法事项、专业执法事项、乡镇执法事项清单,健全重点监管事项、柔性执法事项清单,构建“1+3+2”全覆盖执法事项清单理事机制;研究制定行政执法协调指挥、证据移送、法制审核、联合执法、行政执法监督、评价考核等工作制度,推进构建“审批—监管—处罚—监督评价”的全流程“大执法”闭环,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一体化高效运转。二是加快推广数字赋能新应用。聚焦“权力规则化、规则数字化、数字智能化”,扎实开展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推广“大练兵、大比武”活动,进一步推动执法人员、执法事项、执法活动100%上平台,提升线上执法监管效率;迭代完善“渣土监管一件事”“犬类管理一件事”“违停十分钟提醒”“违建预警”等智能化平台,打造更多具有湖州特色的数字时代行政执法监管智慧化解决方案。三是加快探索整体智治新模式。紧盯新划转事项执法力度,建立业务主管部门“专家团”,常态开展业务指导,推进执法监管联动,进一步唤醒一批“睡眠条款”;健全“执法+信用”监管机制,全面推广“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创新升级“集成改一次”,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无事不扰”;因地制宜通过“赋权职能+派驻职能”基层综合执法模式,推进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统筹部门下沉力量,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四是加快倍增综合服务新效能。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服务全民创新创业和城市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巩固提升便民服务点,支持城市夜光经济,创新打造城警联勤和城乡丰收复合驿站;健全优化柔性执法清单,实施社会服务折抵罚款处罚和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和“综合执法+人民调解”等机制,坚持“721”工作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切实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提高群众“三感”指数。五是加快锻造综合执法新铁军。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把支部建在中队上”,全域创建“枫桥式”中队,推进基层执法队伍党建示范带建设,确保政治过硬;聚焦基层法治力量提升,开展分类分层培训,落实大练兵大比武,提升执法队伍专业化、现代化能力水平,确保本领过硬;开展队伍整训,推进“清廉执法”,管控履职风险,加强日常管理,严管厚爱队伍,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