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梁
本报讯 我市经信、发改、生态、统计、电力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湖州市碳权益交易结果应用于工业碳效评价实施细则(试行)》,为进一步深化工业碳效改革提供了新的政策工具。
近年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碳效评价结果应用,把碳效评价结果应用于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亩均论英雄评价、绿色工厂评价、金融贷款利率优惠等多个领域,丰富了碳效码的应用场景。
该《细则》将工业企业碳权益交易结果纳入工业碳效评价,同时由浙江省工业碳效评价与改革创新中心应用区块链技术,将企业在各类平台的全过程交易信息进行上链存证,在制度层面解决了碳权益真实性、重复计算等问题,确保了信息的可信透明,形成了数字化协同。《细则》还率先将国内外碳权益交易结果纳入工业碳效评价。
据了解,我市将探索形成“工业碳效码”与面向居民领域全省试点的“碳达人”应用场景多跨协同。今后,居民在安装屋顶光伏和使用电动汽车所形成的减排量,均可纳入企业购碳范围,形成“交易-评价-应用”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