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鼎
本报讯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的60项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浙江3项在列。其中,我市“一指减负”模式成功上榜。
据了解,为切实解决减负降本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企业“不清楚减了什么”和政府“不知道效果如何”之间的矛盾,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的减负降本数字化改革试点,创新开发建设“一指减负”场景应用,全力减轻企业负担。自2021年4月以来,全市“一指减负”应用累计为企业办理减负311.1亿元,该应用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评为2021年度改革突破银奖。
市经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减负政策多系统、多部门、多层次、多入口等特点,“一指减负”企业端通过集成数字经济综合应用门户、浙里办、企业码等平台,建立查阅、评估、办理的“一链式”核心载体,助力企业全面掌握减负政策。
“通过平台数据归集,系统自动抓取企业纳税、用电等核心指标情况,精准评估符合企业办理条件的政策条款。”该负责人说,借助大数据的智能管控体系,促使政策信息从碎片化转向集成化,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变“企业线下跑”为“数据线上跑”,平均将企业申报材料压减80%、许可环节压减超25%。2021年累计为企业提供政策评估10649家次。
“一指减负”带来的便利,企业的感受最为深刻。在德华集团,多数办公人员如今都已经能够熟练操作“一指减负”应用场景。企业负责人说,经过初步测算,通过一指查询,企业起码节省了50%以上的时间和人力,企业研究惠企政策的人数也从原来的一个小组减至1人。
从政府层面看,随着“一指减负”应用场景的效能持续发散,全市梳理形成了一套政策办理流程图、建成了一个政策落实数据归集库、开发了一个企业端集成页面,确保高效兑现减负降本政策。今年1至8月,全市已兑现减负171.2亿元,上线各类减负政策51条,惠及各类市场主体287.3万家次。
目前,我市首创的这项数字化应用已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累计访问量1336万家次,企业五星好评率99.9%,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行业企业受益最为明显。截至9月22日,全省已为企业减负3251亿元(不含缓税),完成年度目标的108.4%,提前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