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慧敏
孙育良出身湖笔世家,母亲是湖州善琏制笔非遗传人,缘由湖笔和书画的逻辑关系,他经“制笔管刻”认知并喜欢上绘画。别于常人,走拜师学艺的传统习画之路。时弊所致,他常称自己为业余画家,亦商亦艺,亦艺亦商。为了生活,兜兜转转,大多数时间花在生意上。
这倒并不悖于理。
回头看来,他倒是自然而然地规避了文凭教育带来的平庸,绳传统习画之矩,为他的艺术成长形成了一个自由的个性通道。检视这个通道,或许有长期制笔刻字的技艺传习养成的智慧。而这,恰成为他学习中国画的个人工具。或许是他碰到了像闵庚灿、闵学林、董也山这样的好先生,养好了他的读画眼光。最为关键的是,他超然面对他的山水艺术,自由自在的心态,对松润苍茫的山水画难忘于怀的执念。在年岁的增长中,他因山水画的创作、探索所获得的快慰,多次冲撞着他对生活的抉择。前几年开始,他几乎废弃他的湖笔生意,办个展、走四方、频繁参加全国性的展览——全身心地投入山水画的创作中。很明显,绘画将成为孙育良面对这个世界的生存方式,已经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
前几年,我的一个画水彩的同事在旧书摊看到3幅山水,不知道谁画的,因为喜欢,买了回来。过来问我,一看,觉得是阿良早期的小品。画面中水墨氤润相生,以用水见长,多变的线条、中锋透亮,兼具灵动。3幅小品不着一点颜色,清亮干净。作画速度较快,画面充实而不琐碎。穷款:育良。这是我最仔细地像个鉴定师一样地鉴赏阿良早期的作品,并对同事说,真迹无疑,好好放着,他早期的东西见得不多了。看到这些墨韵清亮、水韵十足、线条肆意的小品,顿觉几分亲切和喜欢。后来,碰到阿良,告诉他这事。他害羞地笑笑:画得否好。
一个画家的认知,特别是对自己的画的认知,能说“画得不好”固然有谦虚的成分,且从他羞涩的表情里,看出他心之所要,已不在于此。
写到这里,不经意记起阿良的微信朋友圈,他在发布自己作品时,时常会发点简短的文字作为题头。从这些个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窥见阿良对绘画的理解和体悟。语言浅显,道理却实在顶用,如——
“不临摹不知古人之聪慧;不写生不知艺术之乐美!”(石塘五月写生记)
“当笔在纸上发出尖叫声,是痕迹感动了时间。”
“画画先要摹学,再要跟别人不同,跟别人不同是必须的,有个性不见得是好,但是,没有个性绝对不是好画。”
“田园有真乐,不潇洒终为忙人;诵读有真趣,不玩味终为鄙夫;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吟咏有真得,不解脱终为套语。”(鲫鱼山擎岭寺写生)
“无论绘画风格是具象还是抽象 ,好的绘画都是造形简洁明确,好的‘造形’是在几何形构架之上,换句话说‘有力度有魅力的造形都具有几何形的感觉’。”
还有一些是摘录名家语录,作为自己绘画的提醒。比如,他摘录李可染的话:“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后面专门做了个感叹:所以,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是源于勇敢创新的开始。还有记录当代很低调、画得极好的刘进安先生的语录:“在中国画的范畴里,实际上有两种东西指导着我们:一个是我们传统的审美标准,一直在延用着,我们自己其实拿这个东西在约束着我们自己……;另外一个就是所谓的现代,其实就是来自西方的审美影响。这两个标准在制约着大部分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我一直在强调,中国的当代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能感觉得到,中国当代的绘画除了上面的那两点以外,除了来自古人的和来自西方的,似乎缺少了属于我们当代的文化。”
翻遍他近几年的微信朋友圈,这些文字出现的频率不高,我倒是认为,正因为这些记录不多,零星点点,反而能说明微信主人不是在扮酷,而是真心服膺后的而然状态。那么,这种而然的状态,实际上在他的山水创作中也能看得出来。读书看画的体会最能体现在画家的作品中,应该说,孙育良的山水画是有他的个性的,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他的作品在中国传统审美、西方现代语境和画家个性体现几个面向上,应该都有回应,融汇一体,形成自己的山水面貌。
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高远、深远、平远。已是中国美协会员的孙育良的近期山水,谋篇布局借深远法而起,视觉上常现深重的墨色,且藏树石于其间,画面层层叠叠,密不透风。墨重形刚,似壁立千仞。明亮处兼之高远,楼阁茅屋、水渠山路穿插其间,墨清色明。用笔生涩,带敬畏之心,万家灯火了然于心间。观看阿良的山水,常有身在此山中、又识真面目的感受。山石树木、水陆楼阁被他借散点透视之法在画面中用自己的逻辑展开,大多随着纵向的面向生长。它们变成了画家的笔墨符号,似深远在场、忽然逃脱,又见高远,观看的逻辑被变形、滑落,终莞尔重生。观众似乎要走进画面,突然被眼前的墨枝挡住,瞬间变成山间远处某个符号的偷窥者。好似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所以,中国美院原副院长王赞教授在湖州市美协组织的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看稿会上,指着他的山水作品这样评价:你在哪里学的画?好像有国美的国画传承?……在你的画中,你的语言比较生涩,不是那种流利性的表达,我觉得这是很好的。艺术创作追求到最高境界就是比较生涩,就是看上去不是完全有基础的,但恰恰是基础的最高阶段,这种追求是好的。线条的笔法都显得比较有追求,构图感觉也不错。
的确,在阿良的山水画境里带有一种浓浓的像茶的涩味口感一样,有意味,有境界。涩是中国画笔墨语言中最有意味的表现形式,阿良的画,笔涩墨重,气韵沉酣。其中有对山石肌理的独特把握和对水墨的对比控制,知用笔的生熟之妙。有对壁立千仞、回环聚气的画面布局,更有对历史文化的怀旧意绪和对万家灯火的质朴生活的追求。由此形成的复合元素,使画面的形式和内容更有层次,更为丰富,也更能增进观赏者的审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