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晔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反映出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地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创新实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新的指引。近些年,湖州深耕绿色发展,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行,不断筑牢生态优势,努力让绿色成为城市最为动人的色彩。
向“绿”而生:伟大宣言点亮真理之光
今日的湖州,美丽景色随处可见。然而,这方青山绿水蓝天,却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之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采石经济”在安吉余村一带兴起,余村靠着优质的矿石资源成为当地“首富村”,集体经济收入最高时接近300万元,却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过度开采导致山体损坏,更染黑了水、污浊了空气。于是,村里陆续关停矿山和水泥厂,集体经济收入一下跌至20多万元。2003 年,安吉提出生态立县,关停矿山。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调研,听闻村里主动关停矿山复绿的做法后,立即予以肯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是这句话坚定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心,更指明了绿色发展的方向。伟大宣言点亮真理之光,让湖州坚定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决心,率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由卖石头到卖风景的一系列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演绎。
因“绿”而兴:绿色沃土绽放幸福之花
湖州作为首个国家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生态”对于湖州的意义非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次被提及。湖州从建设生态市,到生态优市,到生态立市,再到生态强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探索和打通“两山”转化通道。除此之外,湖州创新推动生态文明领域改革,发布《绿色建筑项目贷款管理规范》《白叶一号茶园管理技术规范》等15项地方标准;推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银行”应用场景,入选全省数字化改革“一本账S1”、省数字政府最佳应用;安吉县在全国首创竹林碳汇经集中收储后再进行交易的模式,进一步加快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时代十年湖州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符合客观规律、顺乎民意,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观、财富观和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指导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
乘“绿”而上:实干争先打造示范样本
当下的湖州,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围绕“努力向外界呈现一个‘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域一风光’的新湖州”,坚定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努力成为美丽中国的市域典范。一是探索创新生态制度。启动实施绿色低碳共富综合改革,系统重塑生态文明制度机制,在GEP核算应用、“两山银行”、竹林碳汇收储交易等好做法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实践,力争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坚持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打响“水韵湖城”生态修复品牌,统筹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太湖蓝藻防控和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启动杨家埠和城南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五水共治”再夺金鼎。三是推动碳达峰实践创新走在前列。打造全国绿色储能基地,推进工业领域“碳效”改革。率先实施“碳效论英雄”改革,首创“碳惠湖州”调节机制,深化低(零)碳试点创建。聚力打造低碳技术创新高地,构建“未来技术”转化导流区,重点布局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项目。破除“一刀切”、运动式减碳,精准实施能耗“双控”。
(作者系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