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虹 通讯员 谈莹
本报讯 脚踩缝纫机踏板发出的“嗒嗒”声阵阵传来,天气渐渐转凉,长兴县雉城街道回龙山社区“云邻嫂”共富工坊的志愿者们便开始为小区的高龄老人赶制一批棉马甲。这个不足50平方米的小小“能量站”里,满是大家挡不住的决心和热情。
今年以来,回龙山社区深入推进党建带共富,以“家门口的服务”作为增收的突破口,选好专业技能“领头雁”,成立“云邻嫂”共富工坊。通过“阵地+服务”“生存+发展”的精准多元服务,进行精准帮扶,用造血代替输血,绘制灵活就业幸福蓝图,走出一条巾帼共富的治理新路子。
通过配置缝纫、理发、家政等便民服务区块,以家门口的便利,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吸引小区居民享受服务,实现“近距离、新模式、多渠道”的就业增收。截至目前,三大服务模块共有15名未就业妇女参与其中,为每名成员每月创收800-1000元。
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聚焦文化力量助推“精神共富”。云邻嫂们自发成立了“暖心车队”“爱心农场”“微基金”三大特色品牌,目前“爱心车队”已召集8名志愿者与3台公益车辆,他们为回乡探亲的军属提供便利、为不便出行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看病就医保驾护航、为急需外出的邻里解决燃眉之急。“爱心农场”上春季的土豆、盛夏的西瓜、初秋的玉米、冬季的萝卜不仅给“种菜大家庭”增强了凝聚力,也承载了对辖区困难家庭的关心关爱,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新鲜蔬菜,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实践提供了样板。
“这个平台非常好,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一些生活困难的人,共同富裕就是有爱的人们互相帮助,大家一起越过越好,我觉得特别满足。”“云邻嫂”黄洪平发自内心地说。
下一步,回龙山社区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壮大特色服务,形成家门口的“聚宝盆”,带动更多有需要的人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