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丰宇
本报讯 “这位穿蓝色衬衫的先生,您已经被抓拍,请拿起头盔戴好,谢谢!”日前,市民黄先生骑电动自行车出门,在长兴县雉城街道长安路的一个红绿灯下遇到监控喊话。一开始他还没反应过来,来自头顶上方的语音提示又切换成了长兴方言,黄先生这下终于听明白了:“原来是喊我!”他赶忙从车篮里拿出头盔戴上。
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来自长兴县公安局推出的“安骑2.0”系统。2020年7月,《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及搭载人应佩戴安全头盔。然而这顶头盔却一直是社会基层治理的堵点和痛点。去年11月,长兴县公安局扩宽思路,在数字化改革浪潮下,升级打造“安骑2.0”版本,将数字化成果运用到民生“小场景”,开启“数智”守护群众平安之路。
“我们将‘安骑’嵌入到‘基层治理四平台’中,通过前端感知设备,捕捉违法人员身份,数据导入至平台后,系统根据业务配置,科学将违法人员划分成偶尔违法、频繁违法、屡教不改三种类型,结合网格员和社区人员等力量,采用短信提醒、上门劝导、上门处罚等不同的处置措施。”长兴县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自去年11月“安骑”系统试点以来,偶尔违法人员自主改正率达87.18%;频繁违法人员教育提醒改正率达66.47%;屡教不改人员378人,改正率达97.18%,以“智”谋“治”的成效明显。
除了打造“安骑”系统,长兴公安依托“数智”赋能将监管触角延伸到重点运输车辆及其驾驶员。“自从有了这个评分系统,我晚上都保证好休息时间,就怕第二天精神不好,被判疲劳驾驶。” 前不久,货运司机陈师傅告诉记者,自己的分数在公司一直名列前茅,“这么多年的老司机了,可不能被年轻人比下去。”
陈师傅口中的评分系统就是“绿运通”应用场景。去年以来,长兴县公安局以“数智”赋能,创新构建了这套集物联感知设备、车辆主动防御系统、重点运输车辆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应用场景,通过对重点车辆、企业的赋分,产生红、黄、绿三色等级。
今年5月起,“绿运通”应用场景率先在该县煤山镇试点,长兴县公安局联合重点运输车辆行业协会、部分重点运输企业等,同时与保险行业展开合作探索,引入了“防疲劳、防盲区、防冲撞”的“三防系统”,对重点运输车辆驾驶员的日常驾驶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并联合该县交通运输、应急、行政执法、乡镇(街道)等多部门共同协作,构建了长兴县重点运输车辆成效管理“绿运通”场景应用,构筑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共治新格局。
“‘绿运通’搭建了车辆监管体系、诚信积分体系、体制机制变革三级体系,通过视频监控、实时定位等功能,解决重点运输车辆监管难点,有效提升执法效率,为司机系上了隐形安全带。”长兴县公安局交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该县已推动安装“三防”感知设备1649套,重点大型车辆月均预警数量从15万起下降至1万起左右。特别是混凝土行业所属企业驾驶人员,单车预警比率降至8%以内,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