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推进村级供销社布局

安吉探索乡村共富新路径

  记者  陈颖

  本报讯  “自从加入了红庙供销社,我的收入连年增长。今年我承包了320亩土地,种植水稻、番薯、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亩均产量达400公斤,收益可达16万元呢。”日前,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村民胡国华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安吉县供销联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推进村级供销社布局,在鲁家供销社、余村供销社建设基础上,又建立了全县第三家村级供销社,即红庙供销社,依靠特有的生态环境以及创新的经营模式,改善了当地人文及自然环境,而且带动当地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推动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红庙供销社由县供销社、红庙村委以及农村村民个人三方投资设立,形成“供销集体+村集体+村民”的股权模式,直接面向农民、村集体开放大门,解决农民入社难的问题,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资本进村、经营在村、受益到村。同时,通过“党员+农民”培养现代农业新农民,以本村党员为核心,吸收农村青年、创业人才组成经营团队,利用农业农村、供销等部门培训平台,对经营团队开展企业管理、农产品营销、农村经纪人、新型农合联、电商、直播等实务及技术培训,依托红庙供销社资源组建教培基地,聘请专家免费为村民授课。截至目前,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余人,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储备人才资源。

  “我们供销社还积极参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中心工作,筑牢粮食安全生命线。”红庙供销社负责人介绍,去年该社承办村内300多亩土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工程,并对整治后缺少人员耕种土地进行流转,落实粮食作物种植。

  为了探求村社发展新方向,今年,红庙供销社联合大学生创业团队以及当地村民,共同成立安吉深蓝计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采用“两入股三收益”的运行模式,在原来的天然废弃矿坑边建起10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并将上世纪八十年代废弃水泥厂改造成“深蓝一号咖啡馆”,成功打造了占地面积500亩的特色景区。今年5月1日开业后,迅速在抖音、小红书等媒体社交平台上获得关注,5月份客流量达10万人,营业额突破80余万元。为顺应市场发展,国庆期间,“深蓝3号”基地又开设户外露营新项目,接待游客2.1万人次,营收达50万元。

  “接下去,我们计划再增加2000亩土地整治面积,并与旅游公司陆续开发红庙村其他区域,因地制宜改善原有环境,计划打造梅溪矿坑公园、梅溪旅游度假区等,将当地农业资源与露营基地、亲子体验、民宿等产业结合,形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带动红庙村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走出专属特色路径。”红庙供销社负责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思学
   第06版:财经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安吉探索乡村共富新路径
10月PPI环比上涨0.4%
“1234”工作法推进项目建设
吴兴科技特派员田间地头传真经
绿色技改 节能降碳
确保粮食轮换保质保量完成
数字化改革持续赋能共同富裕
质检院一科技成果成功拍卖
建优建强中药鉴定技能队伍
深耕电梯质量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