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碧浪湖旧事

  ○ 李爱英

  有时候,与某个地方的关联,是与一个人有关的,那个人在那里,一切还是“现在进行时”,那个人离开了,故事就成了“过去式”。

  前些日子,小钱发朋友圈——“恍惚中,我们还是十多年前在朝阳巷里寻找街道大门的两个笨蛋,时光荏苒……”,后又看到敏敏姐在朋友圈说正式退休了。

  想起了那个深秋,和小钱初识在街道逼仄的走廊里,敏敏姐过来带我去社区,那日天气微寒,碧潮苑的广场上落满了一地金色的银杏叶。而今,小钱调走了,敏敏姐退休了,心里总想要写点什么。

  离开碧浪湖社区已有十多年,在我心中那里是永远的福地,只要一想起来,往事就落英缤纷,馨香满园。

  第一次电视台采访我,我红着脸手不知道往哪儿搁,紧张中我说:”我把想说的话写成纸条放在摄像机边上照读下可以吗?”第一次和高兴发老师搭档排练小品,不知道怎么开场,怎么面对观众,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的高老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教会了一个毫无表演经验的人上台演出。第一次主持晚会,第一次做大型现场会的讲解,第一次被中宣部录用所写信息……碧浪湖社区给了我无数个“第一次”。

  在尘世里生而为人,精明是盔甲,可护身不暖人,淳朴却像一条棉布裙,有着一目了然的温馨。社区工作者就是那一袭棉布裙,用满心的真诚与热情,兜起工作中那日复一日的繁杂。

  小区环境要整洁,设施要完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要顾牢,碧浪湖社区作为当时全市唯一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领头人敏敏姐每天都像风一样地行走在碧波苑和碧潮苑两个小区里,劝导别乱停车,调解楼上楼下的漏水矛盾,到老年公寓探访高龄老人,走访困难户,综治安全检查……她一直在路上。印象中,她永远没有休息天。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出了价格。人是越努力越开阔,就会越幸福的。身高170+的敏敏姐,年轻时有着模特的风姿,是烟糖公司的团支部书记,2001年到社区工作,给人的感觉是永远热忱的。2010年春节,她请大家吃饭,带来了夫君和儿子,是极其般配的一家人,夫君高挑儒雅,儿子杰杰在湖中上学,样子俊朗性格又开朗,过了一年考上了宁波大学,所谓平凡人的幸福,敏敏姐都有了。

  从敏敏姐把我领到社区的那一天起,她从手把手地带我熟悉社区工作,到放手让我组织策划各类活动,是她身上的那股力量带着我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工作体验。

  碧潮苑小区曾是高知集聚区,有很多文化名人居住在其中。刘祖鹏老师的工作室就在社区服务中心边上。我们有机会可以经常目睹刘老师的作画过程,当时觉得十分享受。刘老师的画作属于“诗情意象”作品,为人亦是十分谦和。记得有一回,三名湖师范的大学生以暑期实践活动的名义跟他讨“三笔画鸭”,他没有拒绝,现场作了一幅相送。曾听刘老师讲起他与沈阿姨的爱情故事,听来真是要羡煞神仙的。在下放到妙西的路上,两人坐同一辆车,一起抬头看云,一会儿说那朵云像一匹马,一会儿说那朵云像一座山……沈阿姨是被刘老师宠了几十年的公主,记得有一回刘老师出差在外,因为打电话找不到阿姨,就心急如焚地打电话到社区让帮忙去看一下。原来阿姨只是睡着了,没听到电话声。

  暖色调的故事多的是琴瑟和鸣,认识《嘉兴明清望族疏证》和《湖州明清望族》的作者龚肇智老师是因为龚老师的夫人张阿姨。张阿姨为人热情,从中心医院退休后,把龚老师的日常照顾得妥妥贴贴的同时,还热心社区活动。有一次看到我在翻文学类书籍,她就说要把我引荐给龚老师,后来我就去龚老师家里帮忙整理资料。十几年后,有人跟龚老师说起我,龚老师说我们早认识了,又托人带了本书给我。

  还有送过我几本世界名著的徐以前阿姨,夫君朱老师退休前是湖师院外语系主任,翻译过《茶花女》等数本世界名著。徐阿姨是名门之后。朱老师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从小吃西餐长大的翩翩公子,他俩是神仙眷侣。徐阿姨是“社区道德门诊”的一员,寻常日子里热心小区里的家长里短,瘦高个的朱老师就手握着小收音机在小区里慢悠悠地散步,听英文节目,看《中国日报》,喜欢说“人生而平等”之类的话。朱老师在湖师院教的第一届学生视他们为父母,每年都会聚一起为他们庆生。在湖师院还流传着朱老师经常骑自行车出门,只为给徐阿姨买几根青葱的故事,故事里说不尽的恩爱,道不尽的风流倜傥。

  微信朋友圈的存在让关心变成了随时随地。看陈幼荣老师发的朋友圈,让人有种学习永远在路上的感觉。有着35年的教学经历的陈幼荣老师,从第十一中学退休后热心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成立社区“道德门诊”后,陈老师就每周“坐诊”两天,为居民排忧解难。陈老师出生于成都,一生好学,知识渊博,气质优雅,看着她满头银发认真工作的样子,会让人肃然起敬,充满力量。

  和我一起搭档演小品的林景平阿姨,在小品里演我的外婆,所以平时我就亲亲热热地喊她“外婆”,她就高高兴兴地应着。林阿姨是“全国先进志愿者”,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在碧浪湖老年公寓教老年人唱歌,陪老人聊天,把在网上学习到的养生知识讲给老人们听,并带领他们一起做简单的五指操。我在社区工作时,林阿姨是社区居委会成员,十分喜欢文艺,她经常活跃在居民中,把热情生活的气息和正能量传递给大家。

  还有和我同岁的小眼睛的糨糊,那时他在区里的某个部门工作,总喜欢在QQ上拿我寻开心,逮到点什么就笑上我半天。每年过年时几个热心的居民会自发组织年夜饭,糨糊不会喝酒,是喝一瓶啤酒就会哭的人,这也是我拿来笑他的点。糨糊在QQ上会和我贫嘴,生活中却是有点腼腆的大男孩。有一次盛夏,我挥汗如雨地在他们楼下铲牛皮癣,他路过看到,默默地转身去车库抽了很多餐巾纸一声不吭地递给我就走了。离开社区十多年,已经很少再和那里的居民聊天,只有糨糊是连续不断的。如今的他是家装公司老板,他说过会给我看装修图纸,但不会给我装修新房子。

  碧浪湖社区每两年都会举办邻里运动会,同样是小眼睛的李杰,乒乓球打得极好,有一年得了第一名,兴高采烈地顶着一只炒菜的锅子(奖品)回家了。田仁伟老师的排舞队是社区晚会压轴戏,文艺到老的田老师是一群老阿姨心目中的“男神”,还有京剧票友蔡老师字正腔圆地唱起《武家坡》,德高望重的高兴发老师唱起湖剧,让碧浪湖这块土地上落满了闲情逸趣和欢声笑语。

  在碧浪湖社区工作两年,离开后会经常梦见那里,在梦里我带着一群小朋友在小区里种树、出黑板报、搞各种活动,我种的那棵梨树开满了摇摇颤颤的白花,美到让人心碎,可在黑板上写的字总是错,却又怎么也擦不干净……

  如今,当年居住在那里的人很多都已搬离,在那里工作的人退的退,调的调,只有晓蓉姐姐还在那里。

  偶尔的中午时间,我会赶去那里吃一碗布衣馄饨,吃到嘴里的馄饨味道如旧,仿佛时光也如旧一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时评
   第06版:图说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碧浪湖旧事
那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
拿破轮师傅
江山万里图(国画)
相爱亦相似
西天目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