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兴县龙山街道,处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川步村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齐北社区智慧医疗站内数字诊疗用户络绎不绝,涧塘村千亩良田金黄一片,后洋村万顷碧波鱼游虾嬉……
龙山街道作为长兴县2015年5月正式设立的城市新区,在7年的赶超发展中跑出了不俗的成绩,先后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街道、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浙江省产城融合十大示范新城、浙江省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等荣誉。
对于龙山人而言,奋进之路远不止于此。今年以来,街道紧紧围绕“活力新区、富美龙山”发展定位,砥砺奋进、实干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再添新彩。
走好生态路 绿水青山中跑出美丽经济
龙山街道的绿水青山间镶嵌着22公里的绵延绿道,串联起东方梅园、玻璃悬索桥等十余个龙山知名旅游景点,也延伸出龙山“旅游+”产业的发展新模式。
蜕变成为了龙山乡村的关键词。高旧的围墙变成了别致的青砖木栅栏,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公园,狭窄的石子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路……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在大刀阔斧的建设和“微改造、精提升”的雕琢中蜕变为休闲漫步的绝佳去处。
环境好了,特色产业便接踵而来。
尚隐川步作为第一批进驻的企业,早已成长为长兴周边游的打卡点,群山环抱、流水潺潺,山水间点缀着座座雅舍,旅客置身其中,呼吸间皆是草木芬芳,好不惬意。原乡雷迪森通过“家庭度假式休闲体验”打响了品牌,今年暑期,平均入住率高达90%,舒适的环境让家长孩子尽情徜徉在其中。茶文化交流中心走起了“村企结对”的新路子,作为乡贤、侨胞的张文华租用了村集体经济建设大楼,制茶、品茶、开展茶文化直播,茶产业成功转化为茶经济……
村民们改变了以往靠山吃山的发展理念,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新事业来。
在渚山村,漫山遍野都是杨梅树,自2003年开始的杨梅节今年已经延续到了第19届,更为不同的是,今年“渚山红”供应链正式投产,杨梅保鲜更加先进,实现24小时“梅销”全国。村党总支书记王佳带领村民当起了主播,也让杨梅火到了“线上”。
在川步村,农户自住的小楼里办起了民宿、农家乐,与大型酒店形成产业互补,农户们门前屋后的好景致,家养的鸡鸭鱼如今都成了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在川步共有民宿、农家乐24家,每年总营业收入可达2300万元。
在涧塘村,大片大片的水稻、小麦迎来了大丰收,随之而来的收益也塞满了农户的钱包。
在后洋村,“五水共治”的良好成效得以延续,包漾河水质始终保持在III类水以上,下游鱼塘里肉肥味美的青虾、鲈鱼接连上市,长兴人的餐桌上又吃到了清澈母亲河孕育出的美味。
巧用智慧招 数字场景中重构善治格局
今年2月,齐北未来社区正式授牌成为浙江省首批未来社区。“一统三化九场景”全面建成落地后带来的诸多数字服务成为龙山街道社会智治的点睛之笔,6000余户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尽享“云端”便捷。
61岁的陆静芳深有体会,到社区的智慧“云诊所”监测健康指标已经成为了她每天的固定行程。“跑到医院去,又要挂号又要排队,走好几个流程。现在很方便,自己在机器上点一下就好了,整个身体状况怎么样,血压骨骼数据都能看得到。”陆静芳说。
这个一“点”就通的智能终端,是社区“云诊所”配备的智能化互动诊疗仪,能自助完成血压、血糖等各项指标的快速监测,并同步将健康动态上传到与医院联网的云平台,以备医生查阅。不仅如此,“云诊所”还能实现一对一视频问诊,专业医生“随叫随到”。
就医方便了,就学也开启了新模式。
全龄共富课堂围绕全龄段学习需求定制专业化课程,实现了随时学、免费学。“有什么想看的、想学的,我就在手机上预约,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课程,老师们都很仔细认真,我也交到了很多有趣的朋友。” 社区居民赵筱芬高兴地说。
与此同时,龙山街道同步打造“未来创业园”,为创业者搭建梦想阶梯。
园区“创业在线”数字平台累计为485名创业人才提供“在线融资”“在线入园”等8类服务;“共享直播间”“电商培训”“主播孵化”等数字服务,为周边商户构建起低成本的直播体系。当前,未来创业园已入选省级备案众创空间,累计培训2000余名电商人才,孵化20名电商主播,今年前三季度营业额突破8000万元。
在龙山,智能化、数字化已经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非粮化”整治工作中,利用卫星定位和无人机勘察,共同锁定“非粮化”图斑实现了精准清除、复垦;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启用“设备云助手”App实现污水泵站智能监管;在大气污染防控中,利用高空瞭望设备抓拍秸秆禁烧点位,利用油烟在线监测系统,精准监控烟油PM2.5排放;在政务监督工作中,推行“监督一点通”“社区e家清”小程序让居民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大事小情。
智慧功能所带来的点滴改变,正将龙山这个新兴之城推向更加蓬勃、更加宽广的发展之路。
织密保障网 多元服务里增进民生福祉
“区区”都有党支部,管好社区大小事,已经成为龙山街道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在小区党支部的协调配合下,构建了社区、网格、微网格(楼道、楼栋)三级网格治理体系,也衍生出多个党建服务社区治理特色品牌。
“以前有停车位被占、破坏绿化等情况都是反馈给物业,解决起来费时费力,现在先去‘七天工作室’反映情况,工作室人员督促物业解决,问题处理得又快又好。”忻惠社区御龙湾小区业主许姣说。
她口中的“七天工作室”,是龙山街道为织密社会保障网所创新的党建品牌,通过“两代表一委员”、业委会主任、网格员、物业等结对坐班的形式,全天候、全方位服务小区居民,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已累计服务居民超2000人。
类似的模式也出现在龙山街道双拥社区,该社区以打造“红色家园”系列为举措,因地制宜推动小区治理模式创新。新世纪花园小区老年人较多,成立了“红色敬老家园”,银龄党员自觉参与小区治理;画溪玫瑰园退役军人居多,成立了“红色拥军家园”,退役军人成为志愿者,当起了小区的秩序维护员……
在党建引领下,红色物业、在职党员、社区党员力量充分整合,托底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教育、医疗、文体、养老、抚幼等民生实事同步协调发展。
长兴第五小学、街道中心幼儿园扩建启用,其中中心幼儿园新园扩建工程被列为2022年度浙江省人民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文化礼堂效能指数评比再创新高;西峰坝东汉画像石墓乡村博物馆整改提升;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目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1平方米,国民体质监测点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龙山街道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的指导思想。针对区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实施了有力的保障举措。据统计,今年以来,发放困难家庭补助240万元,发放困境儿童生活补助金70余万元,发放残疾人生活补助补贴100余万元,并完成7户家庭适老化改造。
“学在龙山”“乐在龙山”“健在龙山”“助在龙山”等教育、文体、帮扶品牌也充分彰显。
打出组合拳 欢声笑语间同享共富成果
在龙山街道奔共富的康庄大道上,精神富足和物质富裕一个都不能少。
“看到孩子蹦蹦跳跳去少年宫,就像看到了童年欢快的自己,学习、交友、成长,少年宫可以给小朋友带来太多美好的回忆。”长兴一小学生家长宋洁勤说。在龙山街道,“少年宫”和“第二课堂”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的“快乐大本营”。
在玄坛庙居民区,少年宫实践基地在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教师等专业人才队伍运营服务下,积极开展“四点半课堂”等课程,举办辅导学生功课、开展防溺水宣讲、文明道德宣传等互动式活动30余次,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正确观念、树立文明新风。
在后洋、渚山等村,文化礼堂将历史文化底蕴与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紧密结合,举办了送戏下乡、舞蹈比赛、敬老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正以形神兼备的全新生命力,点亮乡村文明,成为一座座乡村的文化地标和村民的精神家园。
精神生活极大充实的同时,物质富裕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今年7月,一篇《当“绿瓜棚”遇见“志愿红”》的短文迅速走红网络,该文讲述了后洋村共富基地22亩西瓜成片成熟却没有销路,瓜农们急上心头。关键时候,后洋村开展精准帮销,20多名志愿者冒着高温帮助采摘。
事实上,后洋村党支部已连续4年开展义务助农帮销行动。这个占地75亩、入驻16户低收入农户,种植桃、树莓、猕猴桃、西瓜等农作物的共富基地,已成为全县产业帮扶典型。
无独有偶,在龙山街道江南茶乡共同富裕示范带,长兴凤羽兰博园先后开展兰花销售、种养技术培训、电商直播知识宣讲等活动30场次;渚山养蜂基地成立“红管家学院”,邀请专家举办养蜂技术、杨梅种植等讲座24次,累计服务农户900多户。在街道纪工委的严格监督下,惠民补贴、困难补助等资金不折不扣发放到每一位有需求的居民手上,一系列精准帮扶更是接踵而至、有力落实。截至今年三季度,龙山街道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实现2237万元、经营性收入1492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达到2.2万元以上。
文/范国锋 聂菊桃
本版图片由龙山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