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善琏人大代表“辣味”问政

  记者  陈静怡  通讯员  卢琦 

  本报讯  “善琏农文旅特色小镇‘后半篇’文章如何抓?农文旅项目招引进度如何?特别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明年清明含山蚕花节如何谋划?”“针对下一步善琏镇安置房建设工程请问有什么推进举措?农房集聚后,对于拆迁安置小区探索大社区管理模式有什么更好的想法?”……

  在善琏镇四楼会议室,一场“辣味十足”的专题问政会日前在这里拉开帷幕。聚焦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市人大代表沈林昌等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在前期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拿起话筒连发“六问”,成为直问政府的“出题”人,问得精准、问得深刻;部门分管领导现场解答,成为接受提问的“考生”,答得实在、答得明确。

  问政中,既有关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保障、助企惠企等营商环境制度性问题,也有紧盯安置房建设、道路交通内联外畅、生态环境保护等“急难愁盼”问题,还有关注“南部开发”后善琏农文旅小镇之路如何谋划,小城镇精细化治理如何再精进等问题。这些问题问出了“麻味与辣味”,应考单位逐一作答,答出了“担当与承诺”,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

  被问政的6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直面问题不遮掩不回避,实事求是,诚恳作答。在一问一答中,问题原因逐一明晰,解决路径逐一凸显,今后一段时期全镇的民生领域具体谋划逐一明确,人民群众、人大代表与政府及各部门同频共振,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善琏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达到了询问的预期目的。

  善琏镇党委书记沈敏勇表示,人大代表问政不是简单的政策咨询活动,它是党委政府决策得失和工作成败的盘点和思考,政府工作的各种细枝末节通过问政会充分放大并受到高度关注。人大代表的“辣味”问政,这种既能让被问政者“红红脸”“冒冒汗”,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使干部听到群众的诉求,也能让群众了解政府的工作,两者互相理解、支持,从而达到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惠民生、促发展的目的。这种形式很好,应常态化、多领域推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长三角
   第06版:思学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书香政协“廉”花盛开
优质人才服务引来“凤凰栖”
“廉政科技”清风徐徐
农技人员田间支招防寒防冻
千金妇联必访必应
打捞水葫芦 保护水生态
协作督查加强保护
善琏人大代表“辣味”问政
监督护航“智汇南浔”
“共富工坊”绘产村融合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