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文清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水浒传》中许多回目都写到湖州。
《水浒传》第12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梁城杨志卖刀”中,提到了“花石纲”一节。林冲杨志“两个又斗了十数合,正斗到分际,只见山高处叫道:‘两位好汉不要斗了!’”“那汉道:‘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流落在此关西。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盖万岁山,差一般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不想洒家时乖运蹇,押着那花石纲,来到黄河里,遭风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处避难。”
“花石纲”中的“花”不但包括鲜花,还包括树、草、竹子,各种仙木水果等等;“石”不但包括上面所述的大石头疙瘩,还包括珍珠玛瑙、琉璃翡翠,以及各种徽宗喜爱的或各级官员认为徽宗喜爱的地球矿物质凝结物;“纲”指的是一个运输队,运粮的称“粮纲”,运盐的称“盐纲”,运生日礼物的称“生辰纲”。运花、石的便被称为“花石纲”。这里提到的花石就采自太湖,也称太湖石。皇帝喜欢奇花异草乃至怪石,如果采用经济手段,公平专卖这些稀有物品,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北宋时期的奸臣蔡京、童贯为了讨好宋徽宗,派了一个二流子朱勔,在苏州办了一个“应奉局”,用超经济手段搜罗奇花异石,无异于巧取豪夺。朱勔手下养了一批差官,专门办理这件事。听说哪个老百姓家有块石头或者花木比较精巧别致,差官就带领兵士闯进那家,用黄封条一贴,这就属于进贡皇帝的东西了。并且百姓还得认真保管,如果有半点损坏,就要被戴上“大不敬”的罪名,轻的罚款,重的抓进监牢。朱勔把搜刮来的花石,用船只大批大批地运送到东京。运送的船只不够,就截下运粮的商船,强行倒掉船上的货物,装运花石。这大批船只又要征用大量民夫。于是船只在江河里穿梭似地来往,民夫们为运送花石而日夜奔忙。这种运送花石的队伍就叫“花石纲”。史料记载,“1101年,为了修景灵西宫,朝廷派人从江苏苏州、浙江湖州开采了四千六百多枚太湖石,这些千奇百怪的石头立即引起了这位少年天子的浓厚兴趣。不过当时他只是刚登大宝,不便过分搜求,惹人物议。虽然只是区区几千块石头,但从千里迢迢的江南运往京师,也破费了一番周折,这便是运花石纲的滥觞。”劳民伤财的花石纲采集、运输,实际上敲响了北宋灭亡的丧钟。“看一看《宣和遗事》列出的督办人阵容,读过《水浒》的人就明白,当年的花石纲有多疯狂了,朱勔‘差着杨志、李进义、林冲、王雄、花荣、柴进、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胜、孙立十二人为指使,前往太湖等处,押人夫搬运花石’。几乎都是梁山上的天罡星、地煞星。可见当年举花石纲,是何等劳民伤财。”换句话说,“花石纲”中的“花石”有一部分采自北太湖的江苏苏州,有一部分采自南太湖的浙江湖州。
《水浒传》第112回“卢俊义分兵宣州城,宋公明大战毗陵渡”中,几次提到湖州。那时宋江率军南征方腊之际,大军先后攻占了江苏的扬州、镇江等地,兵锋直抵皖南浙北城镇,目标是浙江杭州。书中写道:“宋江请卢俊义计议调兵征进,宋江道:‘目今宣、湖二州,亦是贼寇方腊占据。我今与你分兵拔将,作两路征剿,写下两个阄子,对天拈取。若拈得所征地方,便引兵去。’当下宋江阄得常、苏两处,卢俊义阄得宣、湖二处,宋江便叫铁面孔目裴宣把众将均分。……副先锋卢俊义亦分将佐攻打宣、湖二处,正偏将佐共四十七员,正将一十五员,偏将三十二员,朱武偏将之首,受军师之职。……看官牢记话头,卢先锋攻打宣、湖二州,共是四十七人。”宋江军队攻下常州后,卢俊义率领的军队也在宣州城外与方腊军大战,“且说宋江在常州屯住军马,使戴宗去宣州、湖州卢先锋处,飞报调兵消息;……且说戴宗探听宣、湖二州进兵消息,与同柴进回见宋江,报说副先锋卢俊义得了宣州,特使柴大官人到来报捷。……乱军中杀死了李韶,家余庆(宣州经略使)领了些几残军兵,望湖州去了。”也就是说,卢俊义是在打下宣州后攻打湖州的。
《水浒传》第113回“混江龙太湖小结义,宋公明苏州大会垓”中,又提到了湖州。宋江在南下攻打方腊路上,虽取得了一些城池,但损兵拆将,心中大骇,一度产生绝望心理。在军师吴用等劝说下,才缓过劲来。而卢俊义率人马,攻占宣州后,兵锋直指湖州。书中写道:“宋江道:‘留下柴大官人与我作伴,别写军帖,使戴院长与我送去,回复卢先锋,着令进兵攻打湖州,早至杭州聚会。’”
《水浒传》第114回“宁海军宋江吊孝,涌金门张顺归神”中,通过浪子燕青之口,详细述说了湖州之战的经过。“燕青到寨中,上帐拜罢宋江,吃了酒食。问道:‘贤弟水路来、旱路来?’燕青答道:‘乘传到此。’宋江又回道:‘戴宗回时,说道已进兵攻取湖州,其事如何?’燕青禀道:‘自离宣州,卢先锋分兵两处:先锋自引一半军马攻打湖州,杀死伪留守弓温并手下副将五员,收伏了湖州,杀散了贼兵,安抚了百姓,一面行文申复张招讨,拔统制守御,特令燕青来报捷。主将所分这一半人马,叫林冲引领前去,攻取独松关,都到杭州聚会。小弟来时,听得说独松关路上每日厮杀,取不得关。先锋又同朱武去了,嘱咐委呼延将军统领军兵,守住湖州。待中军招讨调拔得统制到来,护境安民,才一面进兵,攻取德清县,到杭州会合。’宋江又问道:‘湖州守御取德清,并调去独松关厮杀,两处分的人将,你且说与我姓名,共是几人去,并几人跟呼延灼来。’燕青道:‘有单在此。分去独松关厮杀取关,现有正偏将佐二十三员:先锋卢俊义、朱武、林冲、董平、张清、解珍、解宝、吕方、郭盛、欧鹏、邓飞、李忠、周通、邹渊、邹润、孙新、顾大嫂、李立、白胜、汤隆、朱贵、朱富、时迁。现在湖州守御,即时进兵德清县,现有正偏将佐一十九员:呼延灼、索超、穆弘、雷横、杨雄、刘唐、单廷珪、魏定国、陈达、杨春、薛永、杜迁、穆春、李云、石勇、龚旺、丁得孙、张青、孙二娘。这两处将佐,通计四十二员。小弟来时,那里商议定了,目下进兵。’”由此可见,当时的梁山大将云集湖州,分别在安吉独松关、湖州、德清与方腊军展开了激战。“却说李俊等引兵到北新桥住扎,分军直到古塘深山处去探路,听得飞报道:‘折了郝思文,徐宁中箭而死。’李俊与张顺商议道:‘寻思我等这条路道,第一要紧是去独松关、湖州、德清二处冲要路口。抑且贼兵都在这里出没,我们若当住他咽喉道路,被他两面来夹攻,我等兵少,难以迎敌。不若一发杀入西山深处,却好屯扎。西湖水面好做我们战场,山西后面,通接西溪,却又好做退步。’便使小校,报知先锋,请取军令。”在梁山大军中,李俊还是一个比较有头脑的将军,有勇有谋,这个战略布局就很有谋略。
《水浒传》第115回“张顺魂捉方天定,宋江智取宁海军”中,描写了宋江征方腊时最为惨烈的“独松关之战”。这是发生在湖州境内的一场生死大战。
从地理位置上看,地处东南半壁、太湖之滨的湖州显然算不上什么兵家必争之地。但是,也有局部地方有一定的军事价值。比如,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区的安吉独松关。史料记载,“独松关,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南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独松岭上。相传这里的松树一管一针,故名。独松关西南是山势雄伟、多飞瀑流川的天目山,东北与莫干山相连。关隘由块石砌成,原长60米,跨独松港衔联两山,高约5米,厚10米。曾有箭楼和兵营6间,清咸丰十一年(861年)毁于战火。今仅存关门,上有‘独松关’三字石匾额一方,残存关墙长19米,高5米。关内外有许多嶙峋巨石,山岭险峻。独松关地处浙江、安徽、江苏之要津,为杭州以北的天然屏障。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独松关关南10里,左有百丈关,右有幽岭关,合称三关。人称‘天目斗关’。”
书中写道:“宋江在寨中,惟不知独松关、德清二处消息,便差戴宗去探,急来回报。戴宗去了数日,回来寨中,说知卢先锋已过独松关了,早晚便到此间。宋江听了,忧喜相半,就问兵将如何。”通过神行太保戴宗的汇报,我们得知,梁山好汉108将中,有三位好汉死在了独松关战役中,他们分别是“没羽箭”张清、“双枪将”董平和“小霸王”周通。“戴宗答道:‘我都知那里厮杀的备细,更有公文在此。先锋请休烦恼。’宋江道:‘莫非又损了我几个弟兄?你休隐避我,与我实说情由。’”这一场惨烈的独松关之战,对于梁山泊农民起义军来说,是损兵折将,得不偿失的一战;对于北宋整个农民战争来说,则是两支农民起义军两败俱伤,自相残杀的一战;对于北宋小朝廷来说,则是坐山观虎斗,乐观其成,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的一战。
独松关之战后,还有德清之战,梁山108将中,插翅虎雷横与花项虎龚旺牺牲在了德清战场上。我们是通过呼延灼的传述才得知战场具体情况的。书中这样描述,“吴用道:‘既是卢先锋得胜了,可调军将去夹攻,南兵必败,就行接应湖州呼延灼那路军马。’宋江应道:‘言之极当!’便调李逵、鲍旭、项充、李衮引三千步军,从山路接将去。”书中又写道:“宋先锋与吴用计议道:‘启请卢先锋领本部人马,去接应德清县路上呼延灼等这支军,同到此间,计合取城。……宋江见两路军马都到了杭州,那宣州、湖州、独松关等处,皆是张招讨、从参谋自调统制前去各处护境安民,不在话下。宋江看呼延灼部内,不见了雷横、龚旺二人。呼延灼诉说:‘雷横在德清县南门外,和司行方交锋,斗到三十合,被司行方砍下马去。龚旺因和黄爱交战,赶过溪来,和人连马陷倒在溪里,被南军乱枪戮死。’”在梁山108将中,绰号带虎的一共有9位,他们分别是“锦毛虎燕顺、 矮脚虎王英、 跳涧虎陈达、 花项虎龚旺、 中箭虎丁得孙、 打虎将李忠、 笑面虎朱富、青眼虎李云、插翅虎雷横 。其中的两员虎将殒命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