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是市民餐桌上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民生的大事。
市城市集团下属城商集团(市场公司)打造的大型现代化农批市场——湖州市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今天全面进入试运营阶段。对于大多数湖州人来说,这是自己在2022年尾收获的又一个小确幸。这份温暖的小幸福,是平价新鲜的优质农副产品,是便捷惠民的购物体验,是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消费链……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站在新的起点上,城市集团人正鼓足干劲,全力以赴,继续为民生添彩,让市民生活更出彩。
新气象带来新发展
【数说】新农批总用地面积352.2亩、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相当于2个浙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大小。市场分为冷链仓储物流区、市场交易区和生活配套区3个区域,共有单体17幢。其中,市场交易区建筑面积约17.8万平方米,设有蔬菜、水产、水果、肉类、冻品、副食粮油行业多个业态分区。
【聚焦】12月28日凌晨,城市仍在好眠,位于吴兴区八里店镇城商路的新农批却灯火通明,人声、车声愈盛。前一天晚上,一辆辆装载着新鲜瓜果蔬菜、肉禽海鲜的大货车陆续驶进市场。商户和装卸工早已等在门口,一见车停下便一拥而上,抓紧时间卸货。
何以日以继夜、星夜兼程?只因农产品从生产地抵达餐桌前,环环相扣不容怠慢。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将在清晨第一缕阳光的照射下,被发往湖城的大小商超、农贸市场、餐馆酒店、单位食堂,约3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市场内,车水马龙、彻夜不眠。
这,就是湖州最大的“菜篮子”,也是目前湖州主城区唯一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人声鼎沸、日夜不歇,说它是矗立在浙北的“农产航母”,一点也不为过。
为什么叫新农批?“因为这是在原浙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基础上迭代升级,打造的立足湖州地区,辐射苏皖二省,集冷链仓储物流、农产品批发交易及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多功能物流集散中心。”城商集团(市场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与老农批相比,从高处俯视新农批,只见市场被分为了三大区块——西区南侧是生活配套区、西区北侧为冷链仓储物流区、东区则是市场交易区,17幢单体整齐排列,整体线条轻快明了,弧形曲线与仿石涂料和白色玻璃组成的建筑立面交相辉映,带来浓浓科技感。不必走到跟前,远远就能根据屋顶的大型字牌找到目标——1至5幢为副食干调交易区,6至8幢、10至12幢为果蔬交易区,9幢为水产交易区,13幢1层为肉禽交易区,按业态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走进其中一处蔬菜交易区,一间间宽敞的商铺卫生设施齐全,摊位干干净净,各种蔬菜琳琅满目,天花板上打下的灯光更是让室内一片敞亮。晴天不晒阳、雨天不湿鞋、高温有空调……每一个商户和消费者来到这里,都感到“清清爽爽”。
新机遇再造新优势
【数说】新农批位于湖州东部新城,处于长三角交通圈中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周边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高铁、公路、航道资源,2小时交通圈可覆盖长三角所有主要城市。市场配有12.8万立方米冷库、2万平方米仓储和1.3万平方米物流卸货平台,现已成功申报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浙江省冷链物流园区。
【聚焦】作为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和东中部地区的节点城市,湖州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自来市场交易繁荣。位于红丰路北侧的老农批,更是湖城百姓日常采购农产品的集散中心。
然而,随着市场越来越热闹,老农批的规模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经营所需,再加上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市场迁建的呼声越来越高。2018年5月,市城市集团投资16.58亿元,在东部新城选址新建市场。新农批地处G50申苏浙皖高速和S12申嘉湖高速连接带之间,毗邻318国道以及长湖申航道,西为三环东路南延段,东为紫金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拓宽服务半径,新农批有着全市最大的冷链仓库。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仓储空间达12.8万立方米的冷链仓库,由一幢4层高的冷库和一幢仓储用房组成,两楼连接处为1.3万平方米的卸货平台,货物吞吐量可达40万吨。
整个冷链仓库布设了太阳能光伏、新能源储能设备、智慧物联网设施和智慧食安、智控冷库物联、区块链安全溯源、智慧AI治理等多功能智慧化应用场景,能进一步提升“生产基地+食材冷链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应用冷链风险智控系统,我们实现了冷库冷链温度在线监测和智能管控,这里的货物也都接入‘浙食链’‘浙冷链’平台,建立了严格的市场准入、监管和‘物防+人防’防控机制,能全面保障冷链食品安全。”城商集团(市场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湖州入选第三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名单,这个位于新农批内的冷链仓库也将作为我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实施的重要场景和载体,成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网络体系的重要节点,通过与各类批发交易市场、大型商超和社区合作,探索推动“网络化冷库+生鲜加工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型冷链物流业务模式,助推城市绿色全域共配发展。
新作为提升新品质
【数说】新农批沿紫金北路共设置三个出入口,东部为货运出入口,中部为交易出入口,西部出入口为生活配套出入口,配套车位2800余个,其中地面车位1833个、地下车位984个。市场组建一支近200人的运营服务队伍,力争为全市人民提供贴心、放心、舒心的优质服务。
【聚焦】在不少湖州人的印象里,老农批到处都是热闹的景象。但人气集聚、交通拥堵之下,环境卫生也越发不易管理,脏、乱、差等情况随之而来。
市场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是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是保障市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对此,新农批精心组建一支近200人的运营服务队伍,并对市场按业态进行网格化管理,化整为零,打通市场管理的“毛细血管”。“每个网格我们都配备了管理人员、保洁人员和安保人员,其中安保人员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保洁人员则分时段对清洁区域进行打扫。”市场运营管理方湖州城市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当然,如果商户有其他需求,还可以点对点联系网格管理人员,我们会第一时间最初反馈。”
同时,新农批还建立起较为先进的农产品检测中心,每天对市场内各批次产品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等检测,检测的内容当天即通过市场电子大屏对外发布。“通过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不仅可以增强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督促其诚信经营,还能够为消费者创造更加舒适的购物环境,让他们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该负责人说。
停车,也是广大市场经营户和消费者的关注重点。在新农批,2800余个停车位让往来人员出入无忧。值得注意的是,因仓储物流与市场交易区相互独立,在停车位分布上,需过夜的货车一般停放在西北侧的停车场,临时停车的货车停车位则分布在冷库区、仓储区周围和市场北侧;主入口两侧和配套公寓式酒店周边均设置了小车停车位,地下停车库设置在市场西南侧,3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则分布在生活配套区周围。
新模式展现新担当
【数说】新农批共有商位800多个,其中蔬菜业态分布215个,水果业态分布147个,水产业态分布109个……预计年总成交额达到40亿元,交易品种超过16万种。市场承担了湖州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也是市城市集团爱心助农的又一重要赛道。
【聚焦】“我爸妈在浙北农批开了10多年的水产摊位,到了新农批我们还是租了2个摊位,不过面积比浙北农批将近大了一倍,宽敞不少。而且这里天冷天热还有空调吹,挺好的。”在新农批的水产交易区,正在整理的商户张女士说。
前天清晨,在农批市场内,商户张先生正在摊位上仔细地处理鳝丝,等待市场开市。“这个农批市场是湖州主城区乃至周边最大的,交通方便,来的人也多,可不就得早早准备起来嘛。”
……
据市场运营管理方不完全估计,包含经营、种植、包装、运输等在内,农批市场直接带动就业的就有800余个商位。繁荣的农批市场还将带动周边人气集聚,市场附近的社区居民把房子租给工人,每年也能增加不少收入。
更常见的情况是,新农批将通过产销对接,带动农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腰包鼓起来,生活美起来。50岁的吴国良近日一停不停地修剪杂枝,畅想着这片桃林明年能再次丰收。这位曾靠低保度日的长兴县和平镇狄家土斗村农户,如今有了额外收入,“村上和市里的农批市场共建共富基地,帮我们的桃子打开了销路。”
老吴的2亩地,种了80多棵桃树。6月水蜜桃、8月黄桃,两次帮扶代销,每年增收近1.7万元。像这样的受助农户,村里还有10户。近几年,他们靠着共富基地,生活有了新变化。原来早在2019年,市城市集团就提出“可持续助农”计划,与长兴县和平镇党委开展结对共建,“以购代捐”实现预约式认购、订单式采摘、直达式配送。
“近年来,约有6万公斤来自和平镇的瓜果蔬菜,通过集团下属品惠农超市场设立的‘爱心义卖’专柜和线上‘爱心助农’直播,被‘端’到千家万户的餐桌。”市城市集团介绍,如今随着新农批的启用,该集团将以现有智慧农批平台为原生架构,衍生开发农产品产销对接功能平台,打造一个集原产地农产品信息发布订购、批零交易、智能仓配、供应链金融,直到消费终端的完整数字功能生态圈。文/宁杰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