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州杭长桥

新杭长桥
老杭长桥

  洪明强

  湖城的老杭长桥(1987年已拆除),俗称西门大洋桥,是杭长公路上,跨越湖州东西苕溪合流处的重要桥梁。老杭长桥虽然不是很宽,但桥梁设计独特、造型美观,具有浓浓的欧洲桥梁风格,很多湖州人叫惯了西门大洋桥,还真误以为此桥是外国人所建,其实不然。

  据湖州《城乡建设志》87页上记载:“旧杭长桥始建于民国18年,即1929年,是一座3孔钢桁混合结构桥,桥长77.4米,宽4.5米,第一个桥墩至第二个桥墩上方,与第二个桥墩的桥面下至桥北堍,均由1.5厘米厚的钢板驾设、相互支撑,整座桥梁十分坚固、美观。钢梁均选用沪杭甬铁路旧桥梁,由上海裕庆桥梁建筑公司承建,于1929年3月开始建造,同年10月底竣工建成通车,历时七个多月,是南至杭州、宁波,北通长兴、南京的公路交通枢纽大桥,也是京(南京)杭国道浙江段杭州至长兴最长的钢铁桥梁。桥梁造价七万二千八百五十元。”

  1929年,刚建造这条公路时叫“杭长公路”,杭长公路是104国道的前身。湖州《城乡建设志》上还记载:“民国18年(1929年),为早日通车,湖州段在不到10公里的杭长公路上,有4座桥梁几乎同时建造,除杭长桥外,其余3座桥分别是:跨越东苕溪上的南门五一大桥、横跨在横渚塘港的南门大桥(俗称一字桥)、和横卧于旄儿港上的九九桥。这3座桥梁均为5孔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桥。”

  那么,杭长桥为何建成一座钢桁大桥?这与时任浙江省公路局局长、总工程师,曾留学美国攻读钢铁桥梁的专家陈体诚是密不可分的。杭长桥的第一稿设计图,是一座5孔普通钢筋混凝土大桥,水面上有4个桥墩,桥墩与桥墩的间隔距离自南而北分别为14米、16米、18米、16米、14米,也就是说,中间的桥墩间隔最宽。杭长桥的设计图送到省里审批,主管审批工作的陈体诚,在仔细审阅后没有通过,认为桥墩多了会阻碍航船的通行,造一座好桥是百年大计,既要保证桥上汽车的畅通,又要顾及水下来往船只的安全,杭长桥的地理位置特殊,紧挨东西苕溪、横渚塘港的汇合处,北面是流入太湖的龙溪港,水上交通运输十分繁忙。

  陈体诚(1893年一1942年),我国著名钢铁桥梁专家,是桥梁之父茅以升的同学,他俩一起修建过济南的黄河大桥。茅以升后来在写建钱塘江大桥回忆文章时,曾这样写道:“1933年3月,我正在天津北洋大学教书,忽然接到杭州杜镇远的电报和长函,杜是我唐山的同学,要我立即前往杭州,商谈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事。随后又接浙江公路局局长陈体诚(也是我的同学)来信,力劝说:‘我国铁路桥梁,过去都是由外国人包办的,现在我们自己有造桥机会,千万不可错过’。”

  其实,陈体诚早就想亲眼看到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钢桁梁大桥,而横卧在滔滔的东西苕溪合流之上的杭长桥,正适合造这种类型的桥梁。他对送审杭长桥图纸的工程师们,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建议:在这里建一座3孔钢桁混合型结构大桥,扬扬我们的国威。当年,这种钢板架起来的桥梁在国内很少见,仅有的几座也是外国人造的,那年,茅以升设计的钱塘江特大桥还没有建造。陈体诚还建议:所需采用的钢梁,可以去购买沪杭甬建铁路时剩余的旧桥梁,价格又便宜。

  此方案在得到上海裕庆桥梁建筑公司的工程师们认可后,不久,公司重新绘制了第二套杭长桥的图纸,陈体诚对第二套桥设计图审阅后大加赞赏,还给有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亲自参与了图纸的修改工作,并在2个桥墩上面的桥面两侧,外加了4个1.5×2.5米的避让汽车的桥台。

  1929年3月,杭长桥在东西苕溪的合流处开始建造,陈体诚常亲临建桥现场指挥。经建桥者们七个多月的日夜奋战,10月底,一座具有异国风味的3孔钢桁混合型结构大桥,横跨在了东西苕溪的合流处,架通了杭州至长兴的公路,故取名“杭长桥”,成为浙江省内最大的公路桥之一,其模型和照片,参加了重要展览,让国人们耳目一新,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几乎能与上海“外白渡桥”相媲美。

  湖州杭长桥建成后,陈体诚撰文立《杭长桥》铜板桥碑,碑文上写道:“此桥为京杭国道浙段即杭长公路最长之桥,南通杭州,北达长兴,故名之为杭长桥。桥分三孔,共长七十七公尺四公寸,钢梁系购用沪杭甬铁路旧桥梁,桥台桥墩均为钢筋混凝土建筑,民国十八年三月开工,同年十月告竣,历时计七月,造价七万二千八百五十元。主任工程司为赵君履祺,监修工程司为吴君必治、王君度,承筑公司为上海裕庆建筑公司。”

  1929年5月1日,五一大桥建成,故取名五一大桥;一字桥也于6月竣工,因大桥造型如“一字”,所以取名为“一字桥”;九九桥于9月架通,因与杭州相距99公里,故名。而杭长桥因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于10月底竣工。至此,湖州段的4座公路桥全部架通。杭长公路全线贯通,路面系土路,宽为4.5米,这是20世纪上半页杭州与南京通车的第一条公路,也是历史上贯通浙、苏二省唯一的一条公路。

  8年后,抗战爆发,湖州沦陷。杭长桥成了运往湖州日军物资补给的主要桥梁。1941年夏,为拔除杭长桥不远处日伪军驻三里亭的哨卡,郎玉麟率7名新四军短枪队员,身穿便衣,搭乘长兴钮店桥到湖州的航船,待船到三里亭哨卡,郎玉麟和队员们飞身上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哨卡开火,瞬间,伪军的一个班被歼灭。吓得伪军们不敢在杭长桥上站岗放哨。

  笔者曾听父亲说过,1949年4月27日深夜,解放军二十八军第八十三师,不放一枪一炮,从杭长桥、西门上下塘,悄无声息地进入湖州的西城门,28日下午,湖州宣告和平解放。29日,湖州各界人士在开明戏院召开欢迎解放军入城大会,5月2日,湖州群众1万余人,在海岛广场(今湖州全民健身中心)召开庆祝湖州解放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杭长桥为浙江的经济建设实实在在起到了桥梁作用。凭借杭长桥交通便利的优势,桥北堍东面建起了湖州造船厂,有3个大型船坞,专业建造大型木质船、轮船,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还为海军某部建造过近10艘登陆艇,笔者曾亲眼目睹过登陆艇,从船坞里下水的壮观场面。隔杭长桥西面是修船厂,维修各种大小木质船、轮船等。

  上世纪70年代,杭长桥下水域的河水清澈透明,一到放暑假,每天下午,笔者常和小朋友们游泳到杭长桥的桥墩上去午睡,桥墩的平台上很大,足有5平方米,躺在平台上睡觉很凉爽,等醒来后,小朋友们从桥墩上往下跳水,围着桥墩游泳、扎猛子、摸鱼虾、吊拖船,其乐融融的。傍晚时分,由于杭长桥下水面开阔,一阵阵风儿从水面上掠过,吹得河水碧波荡漾。附近的大人们喜欢靠在两侧的避让平台上看看桥下过往的船只,看看远处的风景,欣赏着多彩的晚霞,吹吹凉风,十分惬意。当火红的夕阳染红了杭长桥,杭长桥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在水面上,美轮美奂。

  随着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车流量的增多,由于杭长桥仅4.5米宽,桥上经常发生车辆剐擦的交通事故,已成了104国道上的咽喉桥梁。1986年,在杭长桥的西侧,建造了一座宽15米的新杭长桥;1996年10月,又在新桥西侧加宽了15米桥梁,使新杭长桥成为一座宽30米,双向6车道的现代化桥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湖州杭长桥
略说南太湖新区的溇港
金婆弄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