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hatGPT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网红了。2022年11月30日上线,短短两个月就获得1亿月度活跃用户,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面向消费者的应用,可谓一战封神。
前有阿尔法狗对专业棋手进行“碾压”,后有ChatGPT横空出世,人工智能再度引发人们密切关注。目前关于ChatGPT的真假消息满天飞,今天编辑就带大家来看看,与它有关的不实谎言。
谎言:ChatGPT会抢人饭碗
真相:人的创造性无可替代
目前,一大批ChatGPT将替代的职业被罗列出来,有专家研究后认为,未来媒体工作者、法律行业工作者、会计师、客服、教师、作家、律师助理、市场研究分析师、程序员等等岗位,都会被ChatGPT在不同程度上进行取代。于是,有网友不禁陷入焦虑:ChatGPT会抢走人的饭碗吗?
对此,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
有分析认为,由于ChatGPT的知识都来源过去的数据,这使得它并不具备创新能力,且给出的各类答案也比较通用,不具备独到见解。“它的知识都来自它的资料。书本的、互联网的以及和它对话过的一些信息。”西南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讲师黄鹂认为,这样的运行机制,就决定了人类的创造性仍然是AI不可取代的。
“我认为不能简单地看成取代或不取代。”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强说,“它能替代我们的一部分工作,让我们解放出来去做一些更新的它不能做的工作,这其实是人和技术的相互促进。”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石宇认为:“科技的发展能提高人的生产效率,可以替代人的简单重复性劳动,但不会严重到抢人饭碗。”科技的发展会促进新的职业产生,为人们提供新的“饭碗”。人类和人工智能将共存和协作,而不是相互替代。
谎言:写出靠谱作业论文及代码
真相:真实和准确还需人工审核
传说中,ChatGPT不仅能聊天,还能参加考试、做作业、写论文、作诗、写剧本,甚至写代码。它写出的这些东西真的靠谱吗?真正深度接触过后,有人提出,ChatGPT说的话并不靠谱,甚至只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存在不少局限。
在使用层面,中国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助理龚亮认为,在使用ChatGPT的过程中,需要更谨慎。“它的回答不一定正确,更多时候是看起来正确。而这种看起来正确的回答,在很多领域是不能直接使用的,比如医疗健康、投资理财、市场行情等。”
“ChatGPT作为一个语言模型,它对于人类自然语言的理解和处理已经游刃有余。不过,它的开发重心是在语言的流畅性上,怎么更好理解人的语言,更好地和人交流,让‘聊天’变得更好玩、有趣,而不是在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上。”中科院研究员、中科弘拓首席技术官周祥东认为,对于ChatGPT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问题,可能还需要人来审核。
谎言:众多产品与ChatGPT关联
真相:山寨版涉嫌商标名称侵权
在微信平台,随手点开微信搜索框搜索“ChatGPT”“AI”等关键词,就可以发现一系列名称与ChatGPT“沾亲带故”的产品,并以ChatGPT的官方图标为头像。这些账号中,有不少注册时间都是在ChatGPT“出圈”的今年。
在微信上,“ChatGPT在线”的自我介绍是“ChatGPT中文版,高级智能AI聊天、AI写作工具”。运营商为上海熵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不过,在发稿前记者再次在微信中搜索,名字里带有“ChatGPT”的公众号已几乎没有,一些公众号已改名。
必须知道的是,目前ChatGPT的开发者、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并没有在中国大陆提供有关ChatGPT的服务,也没有相应的公司运营。
对于使用OpenAI、ChatGPT的名称、商标等行为,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储江表示,此类产品在网络上的活动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存在违反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甚至刑法相关规定的可能。
(据光明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