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科学家绘出首张蛛丝
形成机制分子细胞图谱

  据新华社重庆2月19日电(记者  柯高阳)电影里的蜘蛛侠抬手喷出蛛丝,这样的场景未来借由人造蛛丝或将成为可能。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通过揭示蛛丝合成的生物学机制,绘制出首张蛛丝形成机制的分子细胞图谱,为人工合成蛛丝提供关键理论基础。

  蜘蛛牵引丝是蜘蛛的大壶状腺合成分泌的蛋白质类丝纤维,由蛛丝蛋白、有机酸、脂类等物质组成,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仿生应用潜力,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高强度复合材料等领域。“天然蛛丝主要来源于蜘蛛结网,且蜘蛛因同类相食的特性难以高密度养殖,从自然界获取的天然蛛丝产量非常有限。”西南大学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教授王翊介绍,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希望实现人工合成蛛丝,致力于对蛛丝的合成分泌过程进行研究。

  王翊课题组选取在我国广泛分布的棒络新妇蛛为研究对象,构建出这种蜘蛛的染色体级高质量基因组,注释获得3760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研究发现,蜘蛛的大壶状腺丝蛋白基因具有成两簇分布于染色体的重要特征。课题组对蛛丝蛋白、有机酸、脂类等在大壶状腺尾部、囊腔、导管三段中的层级合成模式进行解析,首次完成蜘蛛大壶状腺的单细胞图谱和空间转录组图谱绘制,揭示了蜘蛛丝腺发生与发育的分子机制。

  目前,王翊课题组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由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科学界认为,这项研究多维度地揭示了蜘蛛牵引丝三阶合成的生物学机制,为研究蜘蛛起源与进化、解析牵引丝性能决定因素、创制蜘蛛化蚕丝素材提供了关键理论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视野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中国汽车加速“出海”与世界共赢
我国科学家绘出首张蛛丝 形成机制分子细胞图谱
中国队夺得羽毛球亚洲 混合团体锦标赛冠军
长城展开水墨画卷
俄受损货运飞船坠入太平洋
“‘香香’再见,我们会去中国看你的!”
朝鲜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湖州领先丝带有限公司新增年产24000万米 高档环保精美包装带项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