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奋进开新局。
2023年春季学期伊始,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开门红”拥抱新一年,成为湖州地区唯一获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公布的2021-2022年度省级“平安单位”暨省级“智安单位”高校,6本教材获得省高职院校“十四五”首批重点教材建设立项,9项课题获得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立项,学校团委获评2022年度湖州市共青团重点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学校再次获批3个市重点实验室。
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映照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镜湖畔,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实干奋进中高歌走向新起点,学院上下摩拳擦掌,誓把学校的发展底盘筑得更牢、发展动能植得更强、发展空间拓得更宽,在西塞山登高望远逐梦飞翔。
一套体系 高质量建成高职名校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高质量建成高职名校,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有规划、有底气。
2014年4月12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在学校五届一次教代会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2019年1月12日,学校二次党代会锚定“高质量建成区域性高职名校、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目标愿景。自此,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健全了一套办学的价值体系,以党建工作“五个起来”为引领,构建起一以贯之坚持的“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更好服务湖州”工作主线,形成并固化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做足总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的人才观、“做实基础、狠抓常规、补齐短板、强化特色”的教学观和“深化教学改革、协同创新创业、培养金牌蓝领”人才培养特色,办学定位实现了从“综合性”向工科为主的应用技术型成功转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总阀门。2014年以来,学校党委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高校党建工作普遍存在层层递减和五个方面的短板弱项,持续推进党建工作“五个起来”:基层组织强起来、党务干部硬起来、党风廉政严起来、党建研究热起来、党建工作实起来。“五个起来”被评为省首批高校党建特色品牌,学校入选省首批高校党建示范群;在省委组织部召开的党建工作座谈会、浙江省与北京市高校党建工作交流会上,“五个起来”作为成熟经验面向江苏、广东、四川等10余省份高职院校的领导干部作经验介绍;2022年10月,学校正式获评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在党建引领下的事业发展,学校办学成果不断涌现:全日制在校生1.2万人,硕博士研究生人才增至2.6倍,毕业生“留湖率”增至2.5倍,财务收入增至3倍;2021年,在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千分考)中排名47所高职院校第4位,其中一级指标“党的领导”满分;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教学名师3人、省151人才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2人;2022年招生30%以上的专业录取最高分超过一段线,录取分数线提高了120分;毕业生“留湖率”由18.7%提升至46%,毕业生社会总体满意度排名全省同类高职前列;学生杨应政、马澳龙分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银奖;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连续九年获省一等奖,三次获全国一等奖。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做强高职教育、做大开放教育、做特农民教育、做活社区教育”的“四位一体”办学特色更加凸显,先后培养农民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2.5万人,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入选全省老年教育优质(示范)校、“在浙学”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9家,获全省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农村文化礼堂学习品牌5个。学校作为首批国家级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协同市人社局、行业协会成立市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联盟,年均提供技能培训2.5万人次,成为浙北地区非学历教育培训最大开放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十年巨变 高水平交出高分答卷
机器轰隆作响,流水线快速运转……近日,走进位于长兴的浙江和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车间熟练操作着新能源汽车增程器试验的两个身影,却是学生模样。他们是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工程与汽车学院毕业班学生王程和王银彬。当前,他们正在生产一线顶岗实习。
这样的场景,来源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湖州新能源汽车产教联盟,实行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以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领域企业、新能源汽车检测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王程、王银彬们的‘吃香’并非偶然,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切实为企业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家健说。
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国之大计,也是民之大事。十年来,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标准,严格课堂教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课堂教学创新,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标准和考核评价机制,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中心环节,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彰显“深化教学改革、协同创新创业、培养金牌蓝领”人才培养特色。如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专业与湖州地方产业的契合度达到了100%以上,累计为学生发放各类求职补贴和创业奖励1000余万元。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十年来,学校始终遵循总书记的“教师‘本’‘源’之理”,深入实施“人才强校”首位战略,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树立起“做足总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的人才观,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学校在编专任教师规模从290人增至542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技人才队伍总量增至2.6倍,博士学位人数从2012年的1人增至目前的74人,师资总量不断扩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教师素质明显提升,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建成区域性高职名校、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年来,学校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新时代科技创新谋篇布局,推动科技和服务地方工作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学校主持和参与市地校合作项目达300余项,教师承担横向项目达439项,到账经费达1559.68万元;教师承担纵向项目达1000余项,到账经费达575.75万余元。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科技厅、省哲社等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科研项目32项,出版专著44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50 篇,师生共获授权专利556项,其中发明专利91项。
过去这十年,是湖州职院守正创新、崇德尚能的十年,是踔厉奋发、赓续前行的十年,是实干争先、赶超发展的十年,生动谱写了高等教育的 “湖职乐章”。
百年大计 高标准建设新校园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朝诗人张志和在湖州留下了名句。如今,市委、市政府为推动城市功能布局调整和能级提升,加快实施“五谷丰登”计划,充分发挥西塞科学谷引才聚智、辐射带动作用,在西塞山启动规划建设高教园区,决定在高教园区内布局建设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新校园将坐落在高铁站西侧、西塞山北麓,北侧至环北路,总占地面积1116亩,总投资54.5亿元,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规划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6万人,教职工1300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人。
其实,早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就已经提到了“湖州市实施高教园区新校园建设,学校办学空间将得到极大改善,高质量区域性高职名校建设加快推进迎来新契机”。在规划中,新校园建设将按照生态、智慧、活力的理念、应用本科标准、最美山地大学的要求规划设计建造,学校功能布局得到极大优化,必将在教育教学、实验实训、工作生活等方面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新校园位于湖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西塞山、地处浙江省大湾区战略中重点打造的南太湖新区、毗邻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产业环境优越,学校改革发展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是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二次党代会“三步走”战略和“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新校园全面开建之年。
周家健表示,从镜湖到西塞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能力,为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以引领湖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使命,为国家和地方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以贯之实施学校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三六六五”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更好服务湖州,扛起“湖职人”应有的历史担当。
过过往皆为序章,未来皆为可盼,崭新的蓝图正徐徐展开。以“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己任,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毅笃行、臻于至善、行而不辍、履践致远,以更铿锵的誓言响应新时代的冲锋号,以更磅礴的力量紧握新时代的接力棒,共同谱写更美华章,放歌镜湖畔、逐梦西塞山,追光前行!
文/汤若静
本版资料图片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