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思思
本报讯 “点‘+’号键,就能进入拍摄模式了……”近日,在德清县康乾街道联合村文化礼堂,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生正在教村里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五堂‘银龄课’了,此外,还有运动健康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等课程,村民们都很喜欢。”康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通过实施定点定时礼堂服务,将社会公共服务与大学社会实践课程紧密结合,发挥学校科技、运动、文艺等社团作用,不断创新便民服务模式,每周三、周六、周日定时定点在联合村文化礼堂为群众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已建立定时定点服务清单18项,服务群众1700余人次。
这是康乾街道以文化礼堂“校地合作”赋能乡村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近年来,德清县推动康乾街道联合村文化礼堂依托“大学友邻村”优势,积极链接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等高校资源,进一步活跃乡村文化、赋能乡村建设。
在联合村文化礼堂,有一个1000平方米的创客基地。归国大学生严寒将杭州的优质直播资源带回联合村,不定期在这里开展助农直播。翘嘴红鲌、蓝莓、青虾……一箱一箱本地农产品通过直播平台被运往全国各地,村民们不用担心农产品的销路,只需负责种养殖和打包。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大学生直播带货活动近20次。
“我们探索‘创客进礼堂’模式,动员乡贤参与投资建设,目前邀请了文化旅游、直播带货等行业的3家创客公司入驻创客基地。”联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敏敏介绍,基地还多次组织大学生开展创业工作座谈会、创客沙龙和创业实践等活动。
同时,康乾街道推出了“礼堂管家”精准培训指导,由大学生“礼堂管家”及时对接群众需求,为不同群体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针对亟需农业知识培训的群众,“礼堂管家”依托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资源,邀请农技专家开设手机微信“云问诊”,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抢抓春耕生产农时。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礼堂管家”精准服务8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