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文斌 张志炜
岁月的长河,从不停歇;奋斗的脚步,永远向前。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初春时节,湖州迎来了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召开。承载着全市340万人民的重托,来自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共商高质量发展大计,为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湖州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站在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回首过去洒满汗水的奋斗轨迹,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的光荣远征,我们心潮澎湃、信心满满、斗志昂扬。
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于湖州来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有风景,也有风雨,走过的每一步都不容易,奋斗的每一天都很精彩,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弥足珍贵、值得铭记。
过去一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功承办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成为全球唯一获COP15认证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五水共治”蝉联金鼎,获得全省首批“无废城市”建设“清源杯”,加速打造美丽中国集成之地、浓缩之地、经典之地。
过去一年,我们谋划开展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在区县比贡献、部门比服务、镇街比实绩、企业比发展、干部比担当、群众比风尚的“六比竞赛”中,广大党员干部争当“顶梁柱”、广大企业家争当“主力军”、广大人民群众争当“主人翁”,共同奏响了一曲曲慷慨激昂、出新出彩的奋进之歌,充分彰显了“干部更加自信、发展更具张力、作为更显担当”的湖州风采。
过去一年,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最强政策和最实举措推动经济稳中有升、稳进提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50亿元,增长3.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3和0.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达到674.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分别增长7.5%和1.4%。
过去一年,我们聚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创设了每周三“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机制,打响了全媒体栏目《看见》、12345政府阳光热线等品牌,推动“闻风而动、闻过则喜、闻鸡起舞、事不过夜”成为湖州干部的鲜明标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湖州。据统计,125个“十百千万”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76.2亿元,3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工建设170个、竣工投产123个。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制胜未来,加快推进“2+8”高能级平台打造和八大新兴产业链培育,获批成为长三角中心区唯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正式落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8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62家,招引“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项目169个,引进大学生10.6万名,科技创新指数位列全省第3。
过去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推动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44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7%,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普惠均等可及,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荣获“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湖州闯关夺隘一往无前,尽显挺立潮头的底气与韧性。南太湖畔,前进如潮,每一次潮头高涌,都积蓄起澎湃的发展动能;每一次惊涛拍岸,都书写着湖州的日新月异。
四十不惑,风华正茂。
今年是湖州撤地建市40周年。40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湖州人民劈波斩浪、奋力前行,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蝶变画卷。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40年春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如今的湖州,年富力强,也是“船到中流”的关键时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是全力“拼经济”的关键之年。处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重要关口,湖州如何抢占先机?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湖州如何把短板拉成为长板,让优势转变为胜势,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相信即将召开的市两会,一定会给出湖州的答案,绘就美好的蓝图。相信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真知灼见,一定能凝聚起昂扬奋进、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四十永葆初心,不惑赓续新程。让我们砥砺前行、继往开来,用迎风奔跑的姿态、实干争先的状态,为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湖州篇章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