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远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面对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等使命,如何高质量引才强基、赋能强市、担当作为,是摆在湖州面前的时代问卷。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青创新城”建设,营造爱才成才、近悦远来、有口皆碑的一流人才发展生态,把湖州打造成为青年人才向往之城。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方向引领。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重点指标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呈现了人才聚引有新突破、助推发展有新作为、改革创新有新成果、服务品质有新提升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了青年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造能量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事业造就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持续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全力构建高效协同的人才创新大格局,在凸显人才强市首位度中体现担当作为,为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精彩湖州篇章提供人才支撑。
增强前瞻意识,打好人才招引“组合拳”,着力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的问题。“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主动顺应和牢牢抓住趋势,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进一步把人才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湖州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最大增量”。
“线下、线上、现场”多渠道招引。线下“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除精心组织全市大学生招引直通车、积极参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春秋季招聘会外,持续深化落实百家高校湖州行、百所高校“湖州日”等活动;线上通过湖州人才网、各大招聘网站等渠道广发招才“英雄帖”,创新开展“直播带岗”等形式引流互动,拓展选才空间;现场招聘期间,遴选近年来湖就业创业优秀大学生担任校园招聘大使,以“学长学姐”的身份现场宣讲湖州发展情况和引才政策,与求职者零距离、心交心。“招前、招时、招后”全方位跟踪。提前谋划全市岗位需求和人才缺口,对筛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鼓励用人单位及时主动与应聘人员沟通,便于应聘者提前熟悉岗位发展前景,确保笔面试到位率;扎实做好笔面试准备工作,鼓励大学生和高层次人才来湖现场参与面试,并参照《湖州市人才新政》,及时对来湖面试考生兑现政策补贴,切实降低大学生来湖应聘成本;对拟录用的考生做到常态化跟踪联系,及时掌握毕业情况、就业意向等,使拟入职青年人才能感受到湖州用人单位的关心与重视,提高入职到位率。“理论、心理、实践”多维度考察。坚持以理论测试筛选人才,鼓励用人单位邀请第三方机构命题阅卷,把好政治素养、知识储备等首要关口,利用线上测试系统,通过远程监考、智能监控,确保招聘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坚持以心理测试考量人才,借此提前了解应聘者在职场中的心理健康状态及风险趋势评估,及时规避企业用工风险;坚持以现场实践甄别人才,丰富无领导小组讨论、对抗式无领导小组讨论等面试形式,培训一批专业考官参与用人单位面试评估,实现优秀人才的精准识别。
增强责任意识,打通人才培育“培养链”,着力破解“梯队培养力度跟不上”的问题。“善用人者,必使有才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今年初湖州重磅发布四道全球“招募令”,推出党政机关、企业、卫健、教育等领域的上万个招聘岗位,吹响了加快建设“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打造全国人才创新创业理想城市和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的号角。湖州作为“爱才之城、创新之城”的城市标签日益凸显。
提供岗位挂职锻炼“搭台子”。打通市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岗位壁垒,上挂下派优秀青年人才到相关部门,熟悉对口条线业务,并遴选工作能力突出的青年人才参与政府工作专班或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助青年人才快速熟悉湖州实际,见世面、添本事、增经验。导师帮带课题攻关“压担子”。持续擦亮湖州干部队伍建设“导师帮带制”的闪亮品牌,为新进青年人才选配优秀导师,在工作上给予帮带、生活上给予关怀,帮助青年人才健康成长。同时围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部署要求,由导师带领青年人才组成课题攻关组,以实际工作为引领,在边学边干边写的过程中,培养青年人才善学善思、善谋善为的职业习惯。鼓励深入基层一线“磨性子”。强化实战练兵,着力将基层当做青年人才成长的“磨刀石”,让他们沉下身、静下心,在一线锤炼摔打、百炼成钢。在全市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中,抽调相关专业青年人才扎根战场、攻关破题,有力提升年轻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实战能力。强化教育提升深造“富脑子”。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对各类青年人才的市情培训和专业培训。同时加强青年人才的自主培养和继续教育,通过引进省内高校校区、建立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出台学历提升激励政策等方式推动青年干部队伍向专业化加速转型。破除常规优先使用“给位子”。勇于打破论资排辈的惯性思维,破除职业发展的“隐性天花板”,有计划地把优秀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政治坚定、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有为有位”。在全市范围内搭建用才平台,促进人才在市内不同地域、不同岗位之间高效流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激发出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服务意识,筑造拴心留人“生态圈”,着力破解“紧缺人才留不住”的问题。“良禽择木而栖”。“理想之木”因“良禽俊鸟”的到来而愈发吸引人,“良禽俊鸟”也因“理想之木”的赋能而价值倍增。城市能不能引得进、留得下人才,取决于发展机会;人才能不能稳得住、干得好,考量的是内心认同。让更多优秀人才逐梦而来、扎根圆梦,与湖州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关键要打好“事业留人、文化留人、待遇留人”三手牌。
搭好干事平台,铺就安业之路。干有所成,业有所成,不仅是青年人才自身价值的追求,更是湖州引才工作的初衷。围绕“业”字搭好平台做实服务,指导青年人才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明确提能成长路径,同步探索打通职业发展壁垒,让青年人才成长空间更大、干事创业激情更足;打造一批主导产业鲜明、产业契合度高、充满青年元素的高水平众创空间,为广大在湖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打造梯台、筑就舞台。增强文化认同,打造安心之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在强化青春奋斗、岗位建功意识的基础上,组建青年兴趣社团组织。鼓励青年人才踊跃参与省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技能比拼和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让年轻人在比拼、交流和奉献中感受湖州奋斗奋进、向善向美的文化内涵。积极打造青年人才友好之城,不断增强青年人才留在湖州的认同感、幸福感、归属感。福利保障到位,筑牢安身之本。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及时解决人才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现实问题,加快政策兑现时效,依托“人才数字大脑”,实现申请材料“线上跑”、人才政策“无感兑”、所有工作“一键办”。持续推进薪酬体系改革,福利待遇逐步向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员工倾斜,为外来人才提供精装人才公寓,明确租房费用优惠政策,确保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大学生来湖就业创业“低成本”,切实解决青年人才后顾之忧,持续擦亮“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和“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
(作者单位系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