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大融合”理念推进新时代“大思政”工作

  秦桂芹

  思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简称。从主体看,实施方是党和国家各级机关机构。从载体看,就是我们所运用的思政课、媒体,以及各种宣传报道、各类活动等载体。从客体看,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主体、载体、客体这三个要素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大思政”工作体系。

  根据思政的三要素,就不难理解思政工作存在于方方面面,可以说处处有思政,事事是思政,时时见思政。

  课堂上的思政。思政工作是讲道理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现在的学生要求很高,所以讲好学校里的思政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思政课老师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还要风趣幽默,金句频出,寓教于乐。思政课堂既要润物无声,又要让人如沐春风。长兴县职教中心教师顾海林创新了“时政速递”思政微课,课前十分钟以当下时政故事为切口,与教学目标相关联,教师和学生相互选题,十分钟的思政微课,有故事,有道理,有感动。所以在笔者看来,在校的教师可以尝试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以小故事讲好大道理。

  社会上的思政。“大思政”课不只是读课本,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大课堂”。除去校园里的思政课,一场展览是思政,一场演出是思政,一个活动也是思政。前段时间爆圈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是一个更为直观的思政课,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欢迎,是用了现代的价值观讲述过去的故事,穿越了时空,把上一代年轻人的精神交给下一代的我们。又比如,几十年传唱不衰的歌曲《我的祖国》,尤其是在国庆节或者春节,每每唱起这首歌都会让人心潮澎湃,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这都是行走的“思政课”。身边的道德模范、本土奥运冠军、本土科学家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实践基地、社科普及基地等都是行走的“思政课堂”,同样也要发挥教育的应有之义。

  生活中的思政。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直到今天仍然对小时候的升旗仪式记忆犹新。国庆假期去北京,所有人都向往看一眼升国旗仪式,当国歌响起,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心潮涌动。其实我们也可以让生活更有仪式感,不妨“大张旗鼓”做好每年度“同升一面国旗”的升旗仪式,这种仪式感孩子和大人都喜欢。以此推开,孩子们的开蒙礼、成人礼、毕业礼更要有隆重的“仪式感”。离开学校的最后一课,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致辞,幽默风趣、富有哲理。成人礼上的家长寄语,谆谆教导又饱含深情。重视生活中的“仪式感”,这也是思政。

  抓好思政工作,既要有大的顶层设计,架起思政工作的“柱”和“梁”,更要有小的招数举措,拿出思政工作的“桥”和“船”。作为思政主体,我们要对症下药,贴近青年群体,深入他们、认识他们、了解他们、融入他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千万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地以为“他们可能需要这个、可能需要那个”。要充分换位思考,在深入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做好“融”的文章,融到方方面面,融到里里外外。

  融入教育。“学生在哪里,思政的舞台就在哪里”。所有学科的教学都要融入思政内容,除了思政老师要培训,在其他教师的培训中,也要加大思政的内容。要讲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育是关键。要培养一批有理想有信仰的教师队伍,要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老师要大胆讲、反复讲,思政教师要敢于直面社会现实,回应时代之问,思政课堂应该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课堂。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灵魂,在这个过程中其他科目的老师也责无旁贷,要把思政工作看成是教育的本质根源工作,就是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比如,美术作品的赏析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音乐鉴赏让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数学课堂统计图表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国家经济发展的形式,燃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进的动力;体育课上了解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区别,感受奥运金牌背后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思政课原来可以这样上。

  融入媒体。现在我们讲融媒体,这既是技术的融、载体的融,更是内容的融、思想的融,这也是大思政。各个部门单位的微信微博客户端,都应该拿来作为思政的工具。我们讲的媒体融入不应该是文章“大块头”“照搬照抄”型的,而应该是充分掌握现代青年喜欢的话语体系,应该是“讲人话”“切热点”“有思想”的媒体。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我们不产生爆品,别人就会产生爆品,要用我们的爆品留住人、吸引人。作为我们宣传部门的主旨本业,要管好用好我们的各类媒体。

  融入生活。“鸡蛋从外边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既然宣传部门的工作都是围绕思政而展开,就要牢固树立“思政无处不在”的理念。当下,我们面对的是“手机屏幕里长大的一代”,对时下的抖音、快手等的应用要引导好。一方面对我们抓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另一个方面,引导得当,也可以为思政工作服务,成为我们抓思政的工具。做好当今的“大思政”工作,需要我们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创新话语体系,讲究方法艺术,将观点融于叙事、将立场融入修辞,将价值观内化于谋篇布局,真正掌握大思政的话语权。

  (作者单位系长兴县委宣传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加快建设近悦远来的湖州人才高地
以“大融合”理念推进新时代“大思政”工作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